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文章图片
如今的涪陵榨菜已走进千家万户 , 成为人们喜爱的下饭“神器” 。 本报采访人员黄汉鑫摄/光明图片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探秘⑧】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探秘⑧下饭“神器”涪陵榨菜】“啥子?榨菜还曾经是奢侈品?!”看着采访人员吃惊的表情 , 重庆涪陵榨菜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林辉乐了:“最早的涪陵榨菜可是在上海外滩有专卖店的!那时产量少 , 运输成本高 , 上海人把涪陵榨菜作为赏戏休闲时配茶的点心 , 绝对是奢侈品!”
涪陵榨菜名头很响 。 可榨菜与涪陵又是何时结缘的呢?从清乾隆年间《涪州志》记载的青菜头种植时间来看 , 至少从18世纪初就开始了 。 “民间有一种名包包菜……渍盐为菹 , 甚脆 。 ”此时 , 涪陵榨菜已初见雏形 。
作为涪陵榨菜原料的青菜头 , 是大自然赠予涪陵独一份的“宝贝” 。 “每年9月白露节气前后播种 , 10月移栽 。 12月到来年2月是主要生长期 , 这时 , 恰遇涪陵冬季低温 , 青菜头生长速度放缓下来 。 ”漫步田间 , 陈林辉介绍 , 得益于长江沿岸紫色土壤富含的微量元素 , 青菜头缓慢地将营养储存在一个个小鼓包中 , 不仅营养价值更加丰富 , 口感也更紧实脆爽 , “移栽至别地 , 就算能成活 , 青菜头在生长期遇暖则变松变软 , 没了‘涪陵味道’” 。
巴蜀盛产食盐 , 这个机缘巧合 , 让青菜头与当地源远流长的腌制饮食文化发生了奇妙碰撞——1898年 , 商人邱寿安和管家邓炳成巧借豆腐干制法 , 将青菜头用木箱压榨出水 , 再辅以腌制工艺——“涪陵榨菜”横空出世 , 更在其后一百多年时光中征服了食客们挑剔的味蕾 , 逐渐享誉全国 。
如今 , 超过50万农民从事榨菜种植 , 10多万人在加工、销售运输、辅料包材等供应链上下游从业 , 共同创造了上百亿元产值 。
(本报采访人员黄汉鑫李宏)
- 长寿男性标志:5个特征,占一半,说明长寿离你很近
- 九江一市民做美容后全身起红疹,美容店否认产品所致,怎么回事?
- 全力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
- SHP2抑制剂研究中的药效学生物标志物-磷酸化ERK1/2蛋白检测
- 鲁南制药四款产品列入新冠感染基层诊疗和服务指南(第一版)
- 数说医械 | 2022年全国境内医疗器械产品达250010件
-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探秘⑧】下饭“神器”涪陵榨菜
- 美白产品大盘点,挑选时首要注意这几个成分!
- 选咖啡也有讲究,这2种类型的产品不建议常喝
- 通化参企紧跟国家政策匠心研发,云岭野山参产品迅速抢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