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设文学馆,有记室房玄龄、王府属杜如晦、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宁、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信都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共十八人常讨论政事,当时称之为”十八学士” 。
1、房玄龄
房玄龄(579~648)唐朝十八大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 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他是一位出身“书香世家”的纯正儒生,跟随秦王十年艰辛征战;终生“效父清白”的饱学之士 , 辅佐太宗二十载稳任首宰 。房玄龄智能高超、功勋卓越、地位显赫 。但他善用伟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让贤 。“群星捧月月隐平 , 治世夜空灿月明”,是对他特有的名臣气度、良相风格的赞言 。作为一名雅士,他颇具可佩可学的典范;作为一代勋臣 , 他堪称可歌可颂的英贤 。
文章插图
房玄龄
2、杜如晦
杜如晦(585~630)唐朝十八大学士,唐朝宰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 。字克明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从祖杲为北周、隋显官 。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 。隋炀帝大业年间作为候补-,只补个滏阳尉的小官,不久就弃官回家 。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 。不久,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恐怕秦王府内英才云集 , 日后于已不利,就以朝廷名义把许多李世民的手下文武从秦王府中调去外地任职 。房玄龄当时对李世民讲:“府僚去者虽多,不足惜也 。杜如晦聪明识达 , 王佐之才 。大王您如果想经营天下 , 非此人不可!”李世民大惊 , 忙把已经调离的杜如晦追回 。在平定薛仁果、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的战争过程中,杜如晦作为李世民高参,对军旅戎事剖断如流,深为时人敬服 。李建成对杜如晦非常忌晦,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可惮之人 , 惟杜如晦与房玄龄耳 。”随即向李渊讲房、杜两个人的过失 , 把他们调离李世民的秦王府 。
文章插图
杜如晦
3、薛收
薛收(591~624)字伯褒,唐朝十八大学士,隋唐时蒲州汾阴(治今山西万荣县西南)人,约生于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卒于唐武德七年(624年) 。薛收薛收生父薛道衡,为隋内史侍郎,侄子为薛元敬 。他自幼过继给本家薛孺 。薛孺工文史 , 生性正直,仕于隋,为官清廉 。薛收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和教育,孝于父母,刻苦治学,12岁已能文 。薛收的生父辞道衡因奏对不称旨,被隋炀帝赐死,天下称冤,薛收也因此不仕于隋 。隋末李渊从太原起兵后,薛收入首阳山,聚集人马,准备响应 。但:事情被蒲州通守尧君素知晓 。尧君素因薛收是著名孝子 , 就将薛收生母囚禁起来招安他,这样,薛收被迫回城 。不久 , 尧君素想投靠王世充,薛收不愿随从,就潜逃出来,投奔李渊 。受到其部属房玄龄的赏识,而把他捱荐给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 。
文章插图
薛收
4、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唐朝十八大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初唐四大书法家,南朝陈武帝二年 。公元(558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终年81岁 。越州余姚(今浙江)人 。字伯施 。他在陈、隋二代都做过官,入唐时已上年纪 , 唐太宗让他当了“参军” 。贞观七年封为永兴县子 , 又一年进封为县公,故后人也称虞永兴 。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 , 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 。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 。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 , 外柔而内刚 。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 。他的书法,得到智永的传授,继承了二王的传统,收到很好的效果,称得起接魏晋之绪,启盛唐之作,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号称初唐四大书家 。
文章插图
虞世南
5、孔颖达
孔颖达(574~648)唐朝十八大学士——盛世鸿儒 儒学经过汉晋南北朝的发展演变 , 家法各异,流派众多 。在汉代有今文古文之争,家法师法之别 。东汉末,郑玄企图统一今古,建立兼包并采的“郑学”体系 。三国两晋,王肃创立“王学”,起而与郑学为敌 。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的分离,而有南学与北学的纷争 。至于儒学内部群经异说 , 诸师异论 , 更不下数十百千 。纷纷攘攘,至有互为水火之势 。五经越解越暗,圣学越讲越糊涂,十分不利于儒学的经世致用和发扬光大 。在中国历史上,继承汉学风格,完成解决儒学内部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之争 , 巩固儒学壁垒这一统一工程的巨匠,便是唐初大儒——孔颖达 。
文章插图
孔颖达
6、许敬宗
许敬宗(592~672),唐朝十八大学士,唐朝宰相杭州新城人,隋礼部侍郎善心子也 。其先自高阳南渡,世仕江左 。敬宗幼善属文,举秀才 , 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 。江都之难,善心为宇文化及所害 。敬宗流转 , 投于李密,密以为元帅府记室,与魏徵同为管记 。许敬宗(592-672年),字延族,杭州新城人 。少有文名,隋大业中,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不久入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 。其父许善心被宇文化及杀害后,许敬宗即参加李密瓦岗起义军,为元帅府记室 。瓦岗军失败后降唐 。后唐太宗闻其名,召为文学馆学士 。公元663年(龙朔三年),拜太子少师 , 同东西台三品,仍监修国史 。
文章插图
许敬宗
7、姚思廉
姚思廉(557—637) , 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 , 唐朝初期史学家 。京兆万年人,唐朝初期史学家 。其父姚察于陈朝灭亡后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 , 故两《唐书》中《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 。其父姚察,在陈时任吏部尚书,著陈梁二史,未成 。他自幼习史,后曾任隋朝代王杨侑侍读 。唐李渊称帝后,为李世民秦王府文学馆学士 。自玄武门之变,进任太子洗马 。贞观初年,又任著作郎,为唐初“十八学士”之一 。官至散骑常侍,受命与魏征-梁陈二史 。贞观十年(636年),成《梁书》(50卷)、《陈书》(30卷) , 为二十四史之一 。又著有《文思博要》 , 已失传 。
文章插图
姚思廉
8、苏世长
苏世长,雍州武功(今属陕西西安市)人 。唐朝十八大学士 , 其祖父在后魏时做过通直散骑常侍,父亲做过北周刺史 。苏世长承袭父职,在隋朝任长安令,后为都水少监 。入唐,任玉山屯监,曾谏止李渊去武功围猎,以免践扰百姓 。在披香殿陪李渊宴会,直劝其以隋炀帝为戒,制止奢侈浪费,李渊为之动容 。后调为陕州长史、天策府军咨祭酒并引为文学馆学士 。贞观初,苏世长奉命出使突厥,谈判中不辱使命,力争不让 , 赢得朝野赞许 。后调升为巴州刺史,赴任途中因乘舟落水而亡 。
文章插图
苏世长
9、陆德明
陆德明(约550-630)名元朗,以字行 。苏州吴人 。唐朝十八大学士,经学家 。训诂学家 。初受学于周弘正,善言玄理 。陈太建中,后主为太子 , 集名儒入讲承光殿,以弱冠与国子祭酒绿孝克抗辨,屡夺其说,举坐咨赏 。起官始兴王国左常侍,迁国子助教 。陈亡归里 。隋炀帝嗣位召为秘书学士,授国子助教 。王世充称帝欲以为子师,严拒之,唐初 , 秦王辟为文学馆学士,以经授中山王承乾,补太学博士 。高祖已释奠,召博士徐文远,浮屠慧乘 , 道士刘进喜各讲经 , ,德明驳难 , 随方立义 , 遍析其要,众为屈 。贞观初迁国子博士,封吴县男 。
文章插图
陆德明
10、苏勖
苏勖 “十八学士”之一 。字慎行,中国唐朝武功人,隋朝宰相苏威之孙【“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 。……(苏)干,瑰从父兄也 。父勖,字慎行,武德中,为秦王谘议、典签、文学馆学士,尚南康公主,拜驸马都尉 。
11、褚亮
字希明(560-647)唐大臣,杭州钱塘人 。唐朝十八大学士,善诗文 , 博览图史 , 陈、隋时即以诗才显名 。曾仕陈、隋及薛举 。入唐,太宗授为秦王府文学 。设文学馆 , 与杜如晦等并为学士,命阎立本画像,他为之作赞文 , 号十八学士 。常侍从太宗征战,多有进谏 。官至通直散骑常侍 。卒陪葬昭陵 。褚亮,唐代大臣 , 唐朝阳翟(今禹州)人,又说为钱唐(今杭州余杭)人 。[1]少年时机警敏捷,聪明好学 , 博览群书,善文工诗,喜交游名士 。在陈隋时已有显已有显名,十八岁仕后陈,陈至德元年(583),访尚书左仆射徐陵,受到赏识 。陈后主闻而召见,命即席赋诗,在座诸人皆频首称许,任为尚书殿中侍郎 。陈亡后入隋,为东宫学士、太常博士 。唐立国之初,褚亮常对内外大政提出建议,曾劝止唐高祖冬猎,以免扰民 。贞观元年(627年),与杜如晦等十八人授弘文馆学士,馆内轮流值宿 , 以备咨询军国大事 。
文章插图
褚亮
12、李玄道
李玄道(?一629) 唐文学家唐朝十八大学士之一 。本陇西人,世居郑州 。仕隋为齐王府属,后任李密记室 。密败,为王世充著作郎 。东都洛阳平,秦王李世民召为秦王府主簿、文学馆学士 。出为幽州长史,后因幽州都督反叛获罪,流配 州,迁常州刺史,有政绩 。贞观三年(629)加银青光禄大夫 。原有文集10卷,已佚 。
文章插图
李玄道
13、李守素
李守素 (?-约628)赵州人,世代为山东名族 。十八学士之一 。李世民击败王世充后,召署天策府仓曹参军,尤谙氏族学 , “自晋宋已降,四海士流及诸勋贵华戎阀阅,莫不详究” , 人称“肉谱” 。尝与虞世南共谈人物 , 一开始谈论江左、山东士族时,世南尚能应对,谈到北地时 , 则笑而不答,虞叹曰:“肉谱定可畏 。” 许敬宗觉得肉谱之名不雅,世南却说:“昔任彦升通经,时称‘五经笥’ , 今以仓曹为‘人物志’ , 可乎?”当时渭州刺史李淹亦能通族谱学 , 能与守素相抗衡 。
文章插图
李守素
14、蔡允恭
蔡允恭(约561—约628) 唐朝十八大学士,荆州江陵人 。蔡大宝的侄子 。有风采,善缀文 。仕隋,历著作佐郎、起居舍人 。炀帝属词赋 , 多令讽诵之 。入唐,为文学馆学士 。贞观初,除太子洗马 。集二十卷,今存诗一首 。
15、于志宁
于志宁(588~665年),唐初大臣、 学者 。鲜卑族 。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县)人,出身于关陇贵族阶级,曾祖父、父亲先后在北周和隋朝居显位 。他投奔李唐政权后,历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位居宰相 。后在统治阶稼部两派势力斗争中,遭贬谪 。于志宁少年好学 , 尤长于文学 。隋炀帝大业末年 , 他任冠氏县令 。当时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各地反隋势力骤起 , 他弃官归里 。大业十三年(617)秋,李渊父子起兵反隋,西渡黄河攻入渭北 。于志宁前往朝邑长-投奔李渊 。因他出身于贵族,其家在关中颇有名望,李渊对他很重视,授他银青光禄大夫 。李世民时为渭北道行军元帅,用他为记室 , 参赞军机 。从此,他受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随李世民攻长安,灭薛秦,平洛阳,东征西战,多有战功 。武德四年(621)十月,李世民以灭王世充之功被授天策上将殊荣,于志宁为天策府从事中郎 。李世民为延揽人才,重用知识分子,开设文学馆 , 于志宁为秦府十八学士之一 。
文章插图
于志宁
16、颜相时
颜相时(?-645年) , 表字睿,雍州万年县人 。中国唐朝儒学者 。颜师古之弟 。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颜之推之孙,颜思鲁之子 。与兄长颜师古都学问深厚 。武德年间,为李世民属下天策府参军事、文学馆学士 。贞观年间,拜为谏议大夫,有谏诤之风 。转礼部侍郎 。相时羸瘠多疾?。?太宗常使赐以医药 。。颜师古亡故后、相时不胜哀惜而卒 。
文章插图
颜相时
17、薛元敬
薛元敬,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人 。薛收的侄子 。唐太宗十八学士之一 。长於文学,与薛收及薛收族兄薛德音齐名,世称河东三凤,其中薛收为长雏、薛德音为鹜鷟,薛元敬为鵷雏 。高祖武德初(618年)曾任秘书郎 。秦王李世民召为天策府参军兼值记室,杜如晦称之为“小记室” 。李世民为皇太子,任太子舍人 。掌军府书檄和朝廷诰令 , 深得唐太宗之赏识 。
文章插图
薛元敬
18、盖文达
盖文达 , 冀州信都人,唐代大儒十八学士之一 。师从刘焯 。与盖文懿兄弟皆名儒,人称二盖 。文达博览群书,尤精于三家《春秋》,入唐后由文学殿学士升谏议大夫,拜崇贤学士 。刺史窦抗曾召集诸生 , 跟他进行辩论 。当时大儒刘焯、刘轨思、孔颖达等人均在现场 。文达对答如流,窦抗觉得好奇 , 问他是跟作学问的 。刘焯说这个人的学问,出于自然,并无门户之见 。唐贞观十一年(637年) , 太宗选妃,盖文达选了一名美女武媚娘入宫,改名叫武照 。
【唐朝十八大学士及两位大将军都是有谁?资料简介】
文章插图
-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必须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 党的18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什么的生态文明理念?
- 唐朝有没有玫瑰
- 十八大召开时间和结束时间
- 太原美食
- 唐朝公主的名字 唐朝公主名字大全集
- 光绪二十八年是哪一年
- 唐朝李适的母亲是谁
- 南唐和唐朝的关系五代十国
- 十八洞村的演员
- 唐朝有多少个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