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正视学生之间差异,探索因材施教方法 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再是零起点,但是城乡差别和校际差别等因素,使得新入学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 。连续对我院三届大一新生的计算机基础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类 。第一类学生约占45%,能够利用Word熟练地输入汉字、进行简单的编辑,其中大多数人能够比较娴熟的上网玩游戏和聊天,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要求相差很远;第二类学生约占45%,能够利用Word输入汉字,偶尔上网玩游戏;第三类学生约占10%,几乎不会用或者没有使用过计算机 。在课堂理论教学中三类学生的差别不大,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上机实验课 。对于一次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上机任务,第一类学生大约只需要课时(两节课)的三分之二时间就能够保证质量的完成,第二类学生在两节课内能够保证质量的完成,第三类学生在两节课内依靠自己完不成 。
加强考核管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考核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监督教学过程、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工具 。它不仅仅指期末考试,更重要的是平时考核 。当一个学生考试不及格时,考试仅仅起到衡量学习效果的作用,而没有达到监督学习过程、督促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 。利用考核手段,督促学生重视学习过程,使其通过学习掌握课程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提升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和必备的教师素养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将实验任务编号,当学生完成一个实验时就记下该生完成任务的编号以及是否按时完成,期末根据是否完成所有任务划分出是否合格两个层次,在合格的学生中根据按时完成任务的个数来定成绩等级 。学生都很看重平时考核,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往往记下成绩以后就踌躇满志地进行下一个任务;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脸上会流露出焦急的表情,担心本次没完成的任务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以后次次完不成 。这时教师应给与及时的鼓励和指导,例如指出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完成本次任务的操作练习,下一次上机先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然后再补没有完成的任务,鼓励他们相信随着操作技能的不断提高,一定能够按时完成任务 。
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 当今经济时代,具有创新思维能力、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所开设的每一门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职责所在 。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开发能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为主,必要的讲授为辅;在学生操作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提示,而不是直接讲解 。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搭建脚手架”,不断攀升得到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使所有学生都受到创新思维的训练 。
结语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实验教学中,从入学新生的计算机知识具有差异性出发,坚持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教育;加强平时考核,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通过布置课外大作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
- 庆余年剧情
- 如何设置西南财经大学反向代理
- 东北大学秦皇岛很烂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猛涨
- 在大学选修课可以是艺术类的吗
-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助学金公示名单
- 南开大学四大才子是
- 如何进行语音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 一带一路对当代大学生有什么影响
- 中国民间故事作者是谁 中国民间故事作者是谁?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