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倒在床上的,都坚守在岗位上”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姜泓冰沈莉
“没倒在床上的,都坚守在岗位上”
文章图片
“没倒在床上的,都坚守在岗位上”】随着新冠感染者数量攀升 , 上海医疗机构面临严峻挑战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务人员 , 和同行一样 , 夜以继日 , 奋战在救治一线 。
“没倒在床上的,都坚守在岗位上”
文章图片
急诊护士邹雪敏在为患者输液
紧张有序 , 只为守护患者救治“生命线”
“患者血氧饱和度只有73% , 马上气管插管!”1月3日上午 , 岳阳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钱义明正指挥抢救 , 一位65岁老人感染新冠后 , 老毛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突然加重 。
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 , 大多都是“阳”康返岗或带“阳”上岗 , 与死神赛跑 , 没有一个人置身事外 。 经过数个小时全力抢救 , 该患者生命体征终于回归平稳 。
目前 , 岳阳医院急诊每日接诊人次在1000人左右 , 救护车数量在80-100辆 。 这里是无声的“战场” 。
岳阳医院在本轮疫情初起 , 就迅速成立急诊重症转治工作专班 , 组建新冠病毒重症感染医疗救治专家组;并统筹全院医护资源、住院床位资源、药品和设备资源 , 有序分类收治急诊病人 , 确保急诊、发热门诊、各病房大楼的急诊危重病人转治工作高效开展 。 专家组每日巡诊、讨论急危重症病例;急诊医学科联合皮肤科、妇科、五官科、眼科等临床医生混编组队 , 设立第二急诊病房 , 转治急诊危重病人 。
“没倒在床上的,都坚守在岗位上”
文章图片
急诊医学科副护士长罗晴(左一)带领护士护理急诊病人
“120马上到 , 准备抢救!”“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了 , 配合插管!”“快开放静脉通路!”“送这个患者去做CT 。 ”……急诊医学科副护士长罗晴 , 每天7点不到就来到急诊大厅 , 一直忙碌到深夜 。 她说自己就像“大堂经理” , 保障绿色通道通畅 , 抢救危重病人 , 安排病人就诊、检查 , 维持急诊秩序 , 每天声嘶力竭 , 基本没空吃午饭 。
“医护成批减员 , 相对应的却是急诊患者速增 。 大家有心理准备 , 为了保证医疗救治 , 急诊几乎所有医护都是‘带病上岗’ , 有同事出现病毒性肺炎症状 , 才不得不休息 。 只要是没‘倒’在床上的 , 就都坚守在岗位上!”支援外省回来立即投入战斗的曹维伶护士长带着感动说 , “全院同事都在我们急诊支援 , 坚信会一起走过这段艰难时光!”
竭尽全力 , 急诊、发热门诊人在“拼命”
深夜 , 岳阳医院急诊来了一位上腹痛阳性患者 。 73岁的徐老伯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出冷汗 , 血压只有80/50mmHg , 已有低血压等休克症状 , CT检查提示消化道穿孔 。 此刻 , 接诊的普外科孙久运副主任医师是“阳”后第二天 , 还在发热 , 仍然坚守在岗 。 刚为李老伯检查完 , 他便又一次呕吐 。 “救命要紧 , 立即准备手术!”恢复一点精神 , 孙医生马上联系了麻醉科手术室 。 徐老伯被迅速护送入手术室 。 发着烧的孙医生迅速调整状态 , 争分夺秒 , 为李老伯成功实施胃穿孔修补术 。 手术结束 , 刚下手术台的孙久运又吐了……
“没倒在床上的,都坚守在岗位上”
文章图片
孙久运医生(左一)在急诊手术中
陈阳是急诊医学科医生 , 自2022年3月开始 , 一直在发热门诊和感染科病房工作 。 最近 , 岳阳医院发热门诊每天就诊人数都在400至500人之间 。 人员最吃紧时 , 陈阳连续5天高强度工作 , 每日工作14至17个小时 , 硬是带病坚持到第一批“阳康”同事返岗 。 在自己“阳”过并短暂修整后 , 他又很快回到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