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罗飞在坐诊 。
“病人来了先送预检台 , 分二级、三级、四级 , 一级的(病情最重)来了直接送抢救室 。 ”罗飞说 , 其他病人做过检查 , 在医院治疗的写上“留观” , 在护士站领床、氧气罐 , 便住下了 , 急诊大楼躺着100多名这样的病人 。
病床上的患者之间很少讲话 , 只有老人哼哼唧唧的声音 , 很细微 。 偶尔有患者熟睡过去 , 发出轻微的呼噜声 。 大多数病人是睡不着的 , 张着嘴或努起嘴 , 用力地吸氧 。 家属们倚在老人的轮椅上 , 或支开一张行军床睡下 , 可很少有人真正入眠 。
去年冬至(12月22日)那天 , 急诊室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 “我原来一天看五十多个病人 , 看着看着到了一百多个 。 ”罗飞回忆道 , 从他踏入办公室起就无法停顿 , 身边一直围着病人 , “病人越看越多 , 越看越多 。 ”
“我血氧低了 , 白天八十几到九十几 , 晚上七十几到九十几 , 我呼吸不过来 。 ”12月31日晚10点多 , 急诊内科诊室里有两床病人 , 一位72岁的老太太晚上刚赶来医院 。 她声音很低 , 说半句话就要停下来喘气 。 5天前 , 她因发烧来医院 , 检查出肺炎 , 医生为她开了药 , 回去吃完药退烧了 。 但这两天她呼吸不畅 , 监测发现血氧饱和度远低于正常的95%以上 。
“我站不动 , 坐着嘛还好 , 躺着就不行了 , 不能睡觉 。 ”老太太说 , 她两天没合眼了 , 她丈夫正在外面等待叫号 。 此时 , 距离他们开车来医院已有三个小时 。
生离死别就在眼前
重症高危老年人 , 是医务人员最紧迫的救治对象 。
长海医院急诊内科主任张文军记得 , 这一周他最高兴的事 , 就是2022年12月26日那天下午成功救治一名一级病患 。
“他们自己开车来的 , 车开到马路边 , 护士立即拉推车跑出去把病人接进来 。 患者被快速送到抢救室气管插管 , 持续心肺复苏 。 因为复苏很及时 , 救治成功了!”张文军到现在也很兴奋 , 这名老年患者已被转移到呼吸科监护室 , 由护工每日照看 。
文章图片
急诊室专用转运床 。
重症病人增多 , 如不能及时分流 , 病人积压将造成急诊“瘫痪” 。 这是急诊负责人王美堂最担心的事 , 最近该院每天都在协调急诊分流 。 “病房优先开给重症老人 。 ”王美堂说 , 重症病区不断扩容 , 心脏外科ICU、CCU(冠心病监护病房)和感染科、麻醉科的重症监护病房 , 均在2022年12月下旬开始加紧改造 。 粗算下来 , 长海医院重症床位的储备已超过100张 。
每天上下午各一次 , 各科医生到急诊协调床位、收治病人 。 “外科、骨科、内科 , 不是呼吸科的病房也在收 。 ”张文军说 , 他指了指正在给老人看血压的医生:“他是我们肾内科的医生 , 但肾科也是内科 , 呼吸道和肺部的问题他也能看 , 就帮我们分担了 。 ”
病人一旦收入病房 , 身边允许一名家属陪同 。 如果到了重症监护室 , 家属就不能进了 , 病人统一由护工照料 。 每天护工会告诉家属里面的病人需要什么——多是尿片、吸管和纸巾等用品 。
无法收入病房的留观病人分散在角角落落 。 走廊一处 , 一对中年姐妹在给患病的老人擦身子 , 从小腹擦到大腿 。 她们为老人取下尿布 , 翻身又擦过两遍后 , 给她垫上了三层纸尿裤 。
每一张床上家属都自配了防老人摔落的“安全带” , 这对姐妹用的是家里床单撕下的粉绳子 。 为母亲擦完身体后 , 绳子在胸、腿各绕一圈小心翼翼绑上 , 她就可以安心睡觉了 。
- 急诊科的跨年夜
- 湘潭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不寻常的跨年夜、不一般的第一天
- 急诊室里的跨年夜
- 2022年循梦前行,2023年前路可期
- 2023年跨年的断想
- 2023年元旦跨年,精选30句精选朋友祝福语送给你,愿所求皆圆满
- 2023跨年夜,定格这些温暖治愈的安贞瞬间
- 每周图片精选(12.24~12.30): 就诊高峰、疫中考研、“球王”去世
- 清河县中医院:勠力同心 奋勇前行
- 今是科技发布新四代纳米孔基因测序仪Gseq500,助推基因测序产业化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