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赛圈”医院护士的自述:身边同事都“阳”了,有的人发烧了还在坚持上班( 二 )


但也有不确定手术对象是阴性还是阳性的时候 , 插管、吸痰等都有感染风险 。 每当做完一场没有结果的手术 , 我们都会把全身衣服换掉 , 再去洗澡 。
除了同事 , 我在南宁的亲人陆续都“阳”了 。 原本冬至亲人都会一起聚餐庆祝 , 但因为病情 , 聚会也取消了 。
症状最轻的是我弟家的孩子 , 发了半天烧就恢复了精神 , 后期除了有点咳嗽没有其他症状了 。 症状最重的是我舅舅 , 因为新冠感染 , 他眼皮突然肿胀 , 视力模糊 。
12月29日 , 他买了血氧仪测了 , 血氧数值波动较大 , 最低的时候只有89 。 我们都劝他去医院治疗 , 但他认为自己能扛过去 , 坚持不去 。
“决赛圈”医院护士的自述:身边同事都“阳”了,有的人发烧了还在坚持上班
文章图片
亲人感染后血氧偏低(受访者供图)
我没有办法照顾他们 , 只有不断地给他们发送各种护理知识、药品知识和防护知识 。
成了全阳环境中的“牧羊犬”
我一直没有感染 , 被科室的同事称为“牧羊犬” 。 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形象 , 也觉得自己很幸运 。
我认为自己有一些心得 。 首先就是平常多喝水 ,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 有时吃维生素C片 。 各种肉、蛋、鱼等平时也会吃 , 补充蛋白质 。 家里有人感染了 , 我都不会接触 。 因为我单独在外居住 , 所以就窝在自己的房子里 , 家里开窗通风稀释室内病毒 , 让被子、衣服晒晒太阳 。
医院感染的人多 , 吃饭我就特意避开她们 , 独自到一些人少的房间吃 , 然后开窗通风 , 和大家保持距离 。 出门肯定会戴N95 , 回来就解开口罩 , 不接触口罩外层 , 也不把口罩带进屋 。 手、锁匙、包包等都要用酒精消毒一遍 。 如果要拿快递 , 我都是戴薄膜手套接触 。 按电梯也是 , 快递到门口就喷洒酒精 , 过两天再拆包装 。 这段时间太多人“阳”了 , 我就尽量不在外面吃东西、不逛街、不聚餐、不在人多的地方走动 。 上班就骑电动车 , 不去坐公交车、地铁 。
作为科室唯一没“阳”的人 , 我也时常觉得可能“阳”了 , 就像网上说的幻阳症 。 12月23日下班回家后 , 我感觉喉咙有点发紧 , 腰背有些发酸 。 结果24日去做核酸 , 自己还是阴性 。
现在 , 我越来越坦然了 , 因为同事、亲人基本“阳”过转“阴”了 。 我也放平心态 , 就是做好个人防护 , 锻炼好身体 。 即使“阳”了 , 对症处理就好了 。
对未来依然很期待
我从大学毕业后就来医院做护士 , 现在已经16年了 。 可以说 , 疫情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和工作节奏 。
在没有发生疫情之前 , 我们科室同事都是面对面交接班 。 交接班时不用戴口罩 , 也不用保持距离 。 吃饭时 , 大家都会互相交流、八卦 , 感觉很亲近 。 在南宁的亲戚朋友也经常见面 , 逢年过节都会聚一次会 。
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发生之后 , 医院成了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 后来 , 所有进出医院的人都要出示健康码、行程码 。 对于医护人员 , 医院的要求更加严格 , 平时每个职工都要一周两检 , 持48小时核酸检查、绿码入医院;疫情严峻的时候一天一检 , 持24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绿码进入医院 。
在我们科室 , 做手术时 , 每个手术病人及家属都要做核酸检测 , 阴性的才能安排手术 。 交接班时 , 大家在群里交班或者有距离地交接班 。 每一天我们都要戴上外科无菌口罩 , 吃饭也得保持距离 。
这三年 , 和南宁家人的见面次数也少了很多 。 医院要求我们不聚集、不走亲访友 。 所以我每天几乎都两点一线地上下班 , 甚至去年过年也没有回老家 。 我的性格也变得更加沉静了 。 有时候想想2019年前的自己 , 仿佛觉得像是两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