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不“退烧”,保健狂“吸金”( 二 )


维C不“退烧”,保健狂“吸金”
文章图片
国内市场前十大品牌的市场份额仅30% , 市场仍有进一步向头部品牌集中的潜力 。 目前占据国内市场的前十大品牌商包括:无极限、安利、完美、东阿阿胶、汤臣倍健、康宝莱、华润、辉瑞、新时代和强生 , 总计份额为29.7% , 剩余70.3%的市场份额由其他品牌占据 。
头部保健品牌 , 正陷入“增长困局”
国内卖维生素C、蛋白粉比较突出的品牌是汤臣倍健、善存等品牌 。 其中 , 汤臣倍健这一成立于1995年的品牌 , 如今已走过26个年头 , 其曾是业内叱咤风云的品牌 。 只是如今随着海外品牌不断涌入 , 国产新锐品牌如雨后春笋 , 老牌汤臣倍健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
自2018年至2021年 , 汤臣倍健的营收增速一直在回落 , 分别为39.86%、20.94%、15.83%、15.38% 。
2022年半年报的表现也不尽人意 。 今年上半年 , 汤臣倍健实现营收42.21亿 , 同比增长仅有0.55% , 而2021年同期增速为34.32%;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8亿 , 较上年同期下降23.55% 。
到了三季度 , 汤臣倍健的营收达61.6亿 , 同比增长2.18% , 净利润14.82亿 , 同比下降10.88% 。
增收不增利的背后 , 或许是汤臣倍健的核心品牌“汤臣倍健”、“健力多”出现了盈利能力下降 。 在今年前三个季度 , 主品牌“汤臣倍健”营收34.60亿元 , 同比下降5.04%;关节护理品牌“健力多”实现了10.15亿元的收入 , 同比下降了12.15% 。 更重要的是 , 健力多已度过成长期 , 正步入成熟稳定期 , 2019-2021年健力多的营收增速在47%、10%、7% , 增速明显放缓 。
无独有偶 , 传统中式品牌也在加码保健品 。 比如同仁堂、修正、白云山等 , 以及飞鹤和贝因美等公司 , 都已经开始了对这一块蛋糕的争夺 。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 , 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 。
其中同仁堂品牌广泛涉足药材、保健品、化妆品、药店、医养、餐饮、商业投资等领域 。 其近些年发力的人参片、番茄红素软胶囊、牡蛎片等产品广受消费者欢迎 。 但作为保健品界的“南极人” , 有北京同仁堂、天津同仁堂、南京同仁堂等分支 。 消费者难以分清正品、合作品还是贴牌品 。
此外 , 拥有Biostime(合生元)、Dodie、GOODGOUT、Swisse、AURELIA、solidgold等品牌的建合集团 , 也在大力进军国内市场 。
Swisse作为健合集团的核心保健品品牌之一 , 在被建合集团收购后 , 更加聚焦于细分场景 , 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保健品的需求 。 早年Swisse有针对美容养颜的葡萄籽、蔓越莓胶囊 , 后来Swisse又推出了升级版葡萄籽烟酰胺片 。
除了产品迭代 , Swisse在品宣上也加大投入 。 其希望获取更多年轻用户群体 , 所以通过签约流量明星获取粉丝效应 , 通过直播带货和小红书发布笔记等方式大量种草 。
维C不“退烧”,保健狂“吸金”
文章图片
在渠道层面 , Swisse以线上为主 。 现在 , 其已进军线下 , 自建直营店 , 并且结合当下流行的奶茶消费 , 推出麦草柠檬纤维茶、雪山草莓胶原冻等饮品 , 目前它的“营养颜究美茶馆”已在上海、北京、南京等地开业 。
然而 , 如今Z世代的年轻人不仅喜好多元 , 他们的辨别力也在增长 。 不少年轻人开始质疑汤臣倍健、同仁堂、Swisse等产品的功效性 , 是否为“智商税”?在注重产品功效的同时 , 他们还更加注重品牌背书 , 品牌声誉好且具有医药背景的保健品品牌 , 往往更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 。
像汤臣倍健、Swisse这类主要靠营销和渠道的品牌 , 近年来开发不同年龄段、消费场景时 , 都有些吃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