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韵|抑郁症屡见不鲜,少年“心事”如何解?医生支招→( 二 )


前不久,李韵接诊了一位来自单亲家庭的初中女生。在本学期的复学问卷调查中,老师发现了问题,建议她到仙岳医院咨询。女孩说,自己睡眠不好,想睡却睡不着,只能玩手机打发时间,学习成绩逐渐下滑,入学时按成绩排学号,自己学号比较靠前,现在成绩靠后,和学号不相符,渐渐开始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考虑初中毕业后就去找工作,为妈妈分担家庭负担。她平时装得很开朗,在朋友面前不敢抱怨太多,怕同学们嫌弃,私下却用小刀划自己,甚至两次跑到楼顶想要自杀。而这些行为,她并没有告诉妈妈。
“女孩妈妈的关注点是,孩子半夜两点还在刷手机,早上起不来,爱发脾气。孩子的自残行为,她并不知情。”李韵认为,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一味地指责、镇压,很容易激化家庭冲突。家长都希望孩子遇到困难主动跟家长沟通,这份信任,从幼儿阶段就要开始进行爱的储备。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善于夸奖,激发他内心的自信。不过,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不再享受父母的夸奖,这阶段的孩子对父母容易有防御心理,同龄伙伴或老师的支持鼓励可能比父母的夸奖更有效。
【医生支招】努力找到适合孩子的情绪发泄法
抑郁在不同年龄段孩子身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低龄小学生常表现为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部分孩子有躯体化表现,例如一上学就头疼、肚子痛。这种情况以心理干预和家庭治疗为主。初中生是儿童青少年抑郁的“重灾区”,此时孩子进入青春期,受激素水平影响,身心变化都很大,易和父母冲突,加上孩子开始思考“我是谁”等人生问题,有时会陷入无价值感,而无价值感正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高中生的身心更加成熟,抑郁表现更接近成年人,主要是情绪低落、对周围的人和事没兴趣、吃不下、睡不着、默默流泪等。
如果孩子有以上表现,就要警惕是否出现了抑郁。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孩子大热天也穿长袖,或是长时间戴着冰袖,也要多加留意,看是否有自伤行为。当家长和老师发现孩子有抑郁表现,甚至出现自伤行为时,要积极和孩子一起想办法缓解内心的痛苦。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并根据孩子的特点找到适合他的情绪发泄替代方法。父母也要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积极参与孩子的治疗。
心理专家表示,现在的儿童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有时比父母更懂得求助医生。当他们主动提出求医的时候,父母不要轻易否定,也不要表现得过于紧张,要多倾听孩子的感受,不要总抱怨“好吃好喝有啥不开心的”,觉得开导开导就过去了。及时带孩子找专业人员咨询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治疗,不要讳疾忌医。
现在很多学校配备了心理老师,也很重视心理健康宣教和早期筛查。对于可能抑郁的孩子,学校应注重隐私保护,为孩子的治疗康复创造良好环境。
对于抑郁的孩子,专业医生会进行全面评估,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法。李韵表示,如果需要药物治疗,什么年龄段用什么药、如何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等,都有相应的规范,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药物副作用。
(厦门日报采访人员 楚燕通讯员 陈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