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什么来历和风俗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
文章插图
植树的风俗有什么来历?当然,清明插柳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纪 念晋人介子推 。到了唐代,由于清明、寒食两节相邻,人们为了祭礼方便,就将两节合而为 一,于是寒食插柳、植柳的风俗便演变为清明插柳与植柳的风俗 。从此以后,代代流传 。直到1979年2月,为了纪念孙中山,也为了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提出绿化祖国的号召,除大力提倡清明植树的民俗活动外,又制定了全民义务植树日,将3月 12日定为植树节,从而使民间的插柳、植柳习俗又有了新的社会意义 。
广西各地区过年有何风俗桂林农历12月23日,是桂林的“小年夜”,桂林人的春节从这一天就开始 。小年夜这天,桂林人宰鸡、杀鸭,庆贺春节来临 。这一天也是桂林人送灶王爷的日子 。桂林人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 。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 。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 。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 。
大年初一清晨,人们争相早起开门,用热烈的爆竹声来迎接财神爷爷的光临 。街坊邻里、朋友、同事,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恭祝新年好 。小孩们给大人拜年,大人要给小孩们压岁钱 。春节是人们增进感情,巩固友谊的好时机,人们互相拜年,寓情于乐,回顾过去,憧憬未来,情浓意浓 。
街头巷尾,一队队拜年的瑞狮边舞边行,十分活跃,许多孩子尾随狮子队去看狮子拜年的热闹 。当狮子队走到一家商店门前,主人便点响鞭炮迎接,狮子在门前向主人行拜大礼,领队也走上前向主人拱手作揖致新年祝福 。狮子富有人情味的拜年礼、领队致的吉祥辞使主人心花怒放,商店也会生意兴隆 。狮子在鞭炮声中起舞,舞出一身瑞气,舞出一身雄风 。它那喜气洋洋的大脑袋、宽阔的额头、神气的大眼睛、突起的鼻子、方方的大嘴,金红色的长毛,其形象既威武又憨态,逗人喜爱 。只见狮子刚健而勇猛,出洞、过桥,在抬头乱云飞渡,低头“万丈深渊”的桥上奋起神威 。此时惊狮鼓点如疾风骤雨,惊险而精彩的狮子表演惊心动魄 。然后是上下山、饮水吃青、踏星走桩、上云梯,九天揽月等,狮头、狮尾配合默契 。舞到酣时,叠罗汉采青,狮子采得青后点头向观众作揖 。然后理毛、理项,颇有趣味 。鼓声嘎然而止,狮子从九天广寒直落,惊得全场哗然,待定睛看时,狮子却稳稳地落在众罗汉的手中,正在回头望月 。这一绝技于无声处摄人心魄,赢得了满场掌声 。
狮子拜年是桂林人喜爱的传统项目,因此每到春节前夕,狮子队都将狮子装扮一新,苦练狮子舞的传统套路 。春节一到,狮子抖擞精神舞上街头,到人家或商店拜年 。狮子走一路舞一路,蹦、闯、凛、吼、踏、蹿等表演得生气勃勃 。耍狮的大头和尚、大头娃娃一步三扭,逗狮的猴子猴劲十足,狮子队的锣鼓声,给桂林增添了喜气,带来融融春意 。
狮子拜年,还伴以祝福吉祥的狮子歌:
狮子头上三点黄,今日拜上贵厅堂,恭喜主家生贵子,五湖四海把名扬 。
狮子头上三点青,今日拜上贵阿庭,恭喜主家福气好,又添财来又添丁 。
狮子尾巴一个球,来到你家拜猪牛,恭喜主家猪快大,有吃有穿总不愁 。
狮子眼迷迷,恭喜主家多福气,有福六畜得兴旺,有鹅有鸭又有鸡 。
狮子歌唱得美情美意,千百年来流传在民间,年年春节为乡邻祝福助兴,使人们欢乐不已 。在热闹的拜年中,不知不觉到了元宵节 。春节
文章插图
广西的过年习俗桂林春节习俗
·从“小年夜”到除夕 。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 。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 。过小年这天,人们宰鸡、杀鸭,庆贺春节来临 。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 。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 。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 。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 。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 。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 。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 。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 。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 。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 。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 。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 。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
·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
大年初一清晨,接财神的爆竹唤醒了黎明 。街坊邻里、朋友、同事,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恭祝新年好 。春节是人们增进感情,巩固友谊的好时机,人们互相拜年,寓情于乐,回顾过去,憧憬未来,情浓意浓 。
街头巷尾,一队队拜年的瑞狮边舞边行,十分活跃,许多孩子尾随狮子队去看狮子拜年的热闹 。当狮子队走到一家商店门前,主人便点响鞭炮迎接,狮子在门前向主人行拜大礼,领队也走上前向主人拱手作揖致新年祝福 。狮子富有人情味的拜年礼、领队致的吉祥辞使主人心花怒放,商店也会生意兴隆 。这时,狮子在鞭炮声中起舞,舞出一身瑞气,舞出一身雄风 。它那喜气洋洋的大脑袋、宽阔的额头、神气的大眼睛、突起的鼻子、方方的大嘴,金红色的长毛,其形象既威武又憨态,逗人喜爱 。只见狮子刚健而勇猛,出洞、过桥,在抬头乱云飞渡,低头“万丈深渊”的桥上奋起神威 。此时惊狮鼓点如疾风骤雨,惊险而精彩的狮子表演惊心动魄 。然后是上下山、饮水吃青、踏星走桩、上云梯,九天揽月等,狮头、狮尾配合默契 。舞到酣时,叠罗汉采青,狮子采得青后点头向观众作揖 。然后理毛、理项,颇有趣味 。鼓声嘎然而止,狮子从九天广寒直落,惊得全场哗然,待定睛看时,狮子却稳稳地落在众罗汉的手中,正在回头望月 。这一绝技于无声处摄人心魄,赢得了满场掌声 。
狮子拜年是桂林人喜爱的传统项目,因此每到春节前夕,狮子队都将狮子装扮一新,苦练狮子舞的传统套路 。春节一到,狮子抖擞精神舞上街头,到预先约好的人家或商店拜年 。狮子走一路舞一路,蹦、闯、凛、吼、踏、蹿等表演得生气勃勃 。耍狮的大头和尚、大头娃娃一步三扭,逗狮的猴子猴劲十足,狮于队的锣鼓声,给桂林增添了喜气,带来融融春意 。
桂林的狮子拜年还有猴子采春、采高青、吃地青等多种形式 。有些狮子队的狮子,能够舞上6米多高的高台,13条板凳叠起的高山,并能在上面运动自如,逗趣逗乐!舞罢,狮子还从从容容地缘凳而下,神态依然那么自然 。当然,吃地青的狮子与采高青的狮子相比,其技巧略低一筹 。主人把封包和青菜放在板凳上,前面还放上一盆水,狮子在“吃青”前要喝水,“吃青”后也要漱口,这些极富动物情趣而又拟人的动作,令人忍俊不止 。
狮子拜年,在临桂的一些乡间,还伴以祝福吉祥的狮子歌:
狮子头上三点黄,
今日拜上贵厅堂,
恭喜主家生贵子,
五湖四海把名扬 。
狮子头上三点青,
今日拜上贵阿庭,
恭喜主家福气好,
又添财来又添丁 。
狮子尾巴一个球,
来到你家拜猪牛,
恭喜主家猪快大,
有吃有穿总不愁 。
狮子眼迷迷,
恭喜主家多福气,
有福六畜得兴旺,
有鹅有鸭又有鸡 。
狮子歌唱得美情美意,千百年来流传在民间,年年春节为乡邻祝福助兴,使人们欢乐不已 。
不知不觉到了元宵节,这正月十五之夜,桂林城虽没有火树银花的盛景,却是万家灯火 。
昔日桂林的元宵节,从正月十三起就有龙灯出游 。龙灯走街过巷,连游三个晚上,所到之处,家家燃放鞭炮,焚香点烛,祈求龙灯带来吉祥如意 。龙灯出游时还有各种笙萧鼓乐,高跷、牌灯、锣鼓棚等一起涌上街头,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龙灯游行队伍,景况十分壮观 。节日的夜晚,万家灯火彻夜长明,它和飞舞的龙灯一道把桂林城点缀成一座不夜城 。
现在,桂林的元宵夜仍保留着燃灯的习俗 。每逢元宵之夜,登高远望万家灯火,令人心旷神恰 。闪烁的灯光汇成一条灯的河,犹如天上银河落几间 。那灯光或宁静、或流动,闪跃在高大的建筑物上,开放在绿叶丛中,使桂林的夜空灿烂辉煌 。此时家家的厅堂、房间,所有的灯都闪闪发亮,阖家坐在灯下吃着桂花糖心元宵、花生芝麻元宵……那甜丝丝、香喷喷的传统食品,使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除夕的火、十五的灯”,这是桂林民间流传的一句谚语 。除夕的火盆红红火火,而这十五的灯呢,想必也与“火”紧密相关,同样是对新年寄予一种希望吧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DE%B9%D2%C2%B2%DD%B5%C4%BC%D2%D4%B0/blog/item/d53912fa883af59759ee90ba.html
?si=2
各地春节习俗——广西南宁地区春节习俗
春节是南宁地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初一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 。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拜年” 。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 。十六县郊农村举行庙会、“抢花炮” 。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还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等活动 。大年初一的拂晓之前,壮族的家妇就已纷纷到小河去为全家挑新水了 。在挑新水时,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像的石头回家,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声 。回到家里,就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牛栏,祈求六畜兴旺 。然后,用新水煮新年茶给全家喝 。壮家女要喝伶俐水,就是在汲新水之前,争着喝由村中公认的“伶俐嫂”捧给大家的清水,她们相信这样便可更加聪明伶俐,待嫁姑娘更是借此机会补求在新的一年里找到如意郎君 。桂西一带的舞鸡、舞春牛更是别具特色 。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幽默舞鸡歌,使主家喜笑颜开 。主家从“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祈求六畜兴旺 。舞牛更是有趣 。舞牛人用系作精巧的“春牛”表演,一人在前撑着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由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驱赶着“春牛”,簇拥着春牛的还有敲锣打鼓的,唱春牛歌,浩浩荡荡,喜气洋洋 。
桂西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 。舞鸡的年青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 。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 。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
舞春牛更为有趣 。“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 。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 。此外,还有敲锣打鼓的,领唱春牛歌的,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 。舞罢上村又到下村,从初一闹到元宵节 。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
打扁担 过新年
“正月舂堂闭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 。”这是广西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壮家流传的一首古谚 。唐代刘询在其《岭表录异》中曾生动地记载了舂堂的舞韵:“春堂者,以深木刻而槽,一槽两边,约排了柠,男女立以舂稻梁,敲磕槽舷,皆有遍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 。”今天,代替舂竹的是农家的扁担,木板代替了大木槽,古老的舂堂以打扁担的娱乐形式焕发了生机 。
从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轻快悦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担声,响遍了壮族山乡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 。舞者多为双数 。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敲打,发出的声音或脆、或沉,声声相异,形成节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韵律 。在扁担不断相击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更使人眼花缭乱 。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 。
喜庆佳节的打扁担活动,更是热闹非常 。场上长形的竹筒和锣鼓与之伴奏,围观的群众不时地传出唱彩声,节日气氛特别热烈 。
在打扁担的人群中,你可以发现两髻斑白的老人和稚气十足的孩子,有的全家挥扁担上阵,有的母子同场打扁担,你赛我、我赛你,整个打扁担活动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
赶圩路上,山民们腿走酸了,肩挑累了,就把担子一放,打起扁担,不一会儿疲劳便在扁担声中消失了 。赶墟路上的打扁担活动即兴而起,尽兴而散 。打扁担真是壮乡的一种轻巧而方便的文体活动 。
【春节的历史故事,风俗,来历 广西春节的风俗来历】“打扁担”的舞蹈语汇,具有丰富的农耕文化色彩,舞蹈造型与农耕劳作密切相关,表演内容有:耙田插秧、戽水耘田、收割打场、舂米尝新等 。艺术形象的生活化、劳动化特点极为突出,它牢牢扎根于壮家土壤,必将生命长青 。
- 广西春节风俗作文600字 广西春节风俗
- 广西壮族春节的风俗 广西春节独有风俗
- 广西春节的风俗作文400字 广西春节传统风俗作文开头
- 广西春节中的一种风俗50字
- 广州春节带娃旅游攻略 广州春节带娃旅游攻略路线
- 告别朋友的祝福精美语句108句
- 全网最全!关于对老公失望的句子301句
- 30岁的心情短语151句
- 最新整理!伤心的句子个性短句190句
- 心静优雅的句子精选6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