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与霸王:分封制在刘邦手里成了法宝,在项羽手中却是自裁之刃( 二 )


帝王与霸王:分封制在刘邦手里成了法宝,在项羽手中却是自裁之刃
文章图片
(项羽剧照图)
三、刘邦分封对象明确 , 善于团结部属
为了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 ,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势力 。 刘邦把分封王侯作为了拉拢各方力量的策略 , 而且分封的对象非常明确 , 即是分封“一切可用之人” 。
“九江王黥布 , 楚枭将 , 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 , 此两人可急使 。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 , 当一面 , 即欲捐之 , 捐之此三人 , 则楚可破也 。 ”
对于分封 , 刘邦可以说是已经运用的得心应手了 , 把它作为笼络部下 , 稳定内部和分化对手阵营的一大利器 。 刘邦被困于荥阳 , 处境艰难 , 就利用项羽内部的矛盾 。
“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 , 功多矣 , 然而终不得裂土为王 , 欲与汉为一 , 以灭项氏而王其地 。 ”
帝王与霸王:分封制在刘邦手里成了法宝,在项羽手中却是自裁之刃】刘邦把分封作为他们归顺汉军的“口实” , 致使项羽阵营将帅离心 , 不得不说:真妙计也 。
帝王与霸王:分封制在刘邦手里成了法宝,在项羽手中却是自裁之刃
文章图片
(汉高祖刘邦像)
项羽分封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 , 以个人好恶为标准 。 章邯、董翳、司马欣本是秦国将军 , 既无实力 , 又不得人心 , 可是就因为他们归顺楚军而为项羽欣赏 , 就把他们三人分封为王 , 不仅引起了众多劳苦功高的楚军将领的不满 , 又招致秦地民众的怨恨 。
而实力雄厚的田荣因为曾经得罪项梁 , 项羽就故意不予分封 。 其他有影响的“大人物” , 比如彭越等人 , 因不善于讨好项羽 , 都没有得到分封 , 这种分封不均的政策导致项羽树敌构怨 , 动摇了自己的霸业 。
帝王与霸王:分封制在刘邦手里成了法宝,在项羽手中却是自裁之刃
文章图片
(项羽分封图)
四、分封是把利刃
在秦汉之际 , 郡县制还是一个新事物 , 起源于西周延续了八百多年的分封制还萦绕着人们的思想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分封制的实行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 。
陈胜起义后 , 就有一股“立六国后 , 使诸侯亡而得立”的思潮 。 可以说 , 在当时的分封制是一把利刃 , 就看你如何运用 。
刘邦在运用分封政策时恰到好处 , 结果分封就成为了刘邦手中打击敌人的一把利刃 。 而由于项羽:
“战胜不予人功 , 得地而不予人利 。 ”
如此不当 ,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了 。 由此可见 , 项羽的失败在于其不善于分封 , 未能掌握“火候” , 把握“尺度” 。
帝王与霸王:分封制在刘邦手里成了法宝,在项羽手中却是自裁之刃
文章图片
(“弃楚归汉”的英布 , 原名黥布)
历史是螺旋式前进的 , 在秦汉之际出现的分封制不过是已经逝去的“周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出现的短暂的“回光返照”而已 , 它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天下统一的历史主流 。
而刘邦的聪明之处就在于能够在历史进入这个曲折的弯道时恰到好处地用好了“分封” 。
谁言“刘项原来不读书” , 看来刘邦读的书不是“简书” , 而是“大时代之书” 。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内容请参见:
五代十国时期的两次“黄袍加身”:看似是闹剧 , 其实是历史的必然
“病怏怏”的东汉:每隔十年左右就有一次瘟疫 , 频率之高令人惊愕
项羽:性格使其成功但又促其失败 , 一个性格决定成败的典型人物
“得中原者得天下”这句话到底坑了多少人?|百家故事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