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革命老区:气象服务护民生 老区迎来新机遇( 二 )


“按照园区的实际需求 , 气象部门设立了小气候站 , 让园区及时掌握气象情况和天气变化动态规律 , 使其及时有针对性地安排生产、应对灾害 , 大大提高了园区农业的生产效益和效率 。 ”平山县气象局副局长刘芳说 。
河南济源
智慧气象助力农业“芯片”发展
河南济源 , 是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 锲而不舍战险阻的精神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 。 带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 , 济源气象人主动融入地方发展 , 在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精彩画卷中 , 涂抹出最亮眼的一笔 。
满目金黄香百里 , 一方春色醉千山 。 每年4月中旬 , 位于济源王屋山区的柏木洼村 , 沟沟坎坎、坡坡岭岭上 , 都是一望无垠的金黄色大白菜花 , 这是当地老百姓眼中的致富花、幸福花 。
太行革命老区:气象服务护民生 老区迎来新机遇
文章图片
据了解 , 全国每三棵大白菜中 , 就有一棵的种子来自济源 。 作为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全国第一批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 , 济源目前开展了30余类600余个品种的蔬菜种子生产 , 带动发展蔬菜制种产业3.7万亩 , 覆盖120余个村4000余户 , 年产值超2亿元 , 真正让农民端上了“金饭碗” 。
“天气预报越来越准 , 还告诉俺们啥时候打药、浇地、防风……省心又省钱!”王屋镇上二里村脱贫户赵序霞说 。 今年 , 她的白菜制种亩产超400斤 , 两亩地收入超万元 , 每当田间劳作看到村里的气象站时 , 赵序霞都忍不住多看几眼 。
蔬菜制种特色产业发展的背后 , 更是凝聚着气象智慧 。 济源市气象局致力气象元素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 启动实施蔬菜制种气象服务试点项目 , 在王屋、邵原、下冶等山区镇和多个制种基地新建气象站 , 建立蔬菜生育期数据库 , 完善气象服务指标体系 , 为高山蔬菜、制种特色产业等气候好产品的研究开发积累气象数据 , 提供全链条气象服务 。
攥紧中国种子 , 端稳中国饭碗 。 “过去 , 一颗米粒大小的种子 , 改变了山区群众的贫困生活 。 现在 , 我们更要做强济源种业 , 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 ”济源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侯三元说 。
济源市气象局与这家蔬菜制种龙头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 同时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的联系 , 基于“河南省绿茵蔬菜种子工程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十字花科蔬菜种子工作技术研究中心”等种子生产科研平台 , 将专业气象服务融入种苗研究前线 , 根据科研需求提供定点、定时、定量的蔬菜制种特色气象服务产品 。
“下一步 , 我们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 , 开展粮食安全气象影响条件课题研究 , 加速提升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及科研水平 , 以智慧气象助力济源农业的‘芯片’发展和粮食安全 。 ”济源市气象局局长黄玉超表示 。
山西沁县
太行山深处的“金珠子”
沁县古称沁州 , 曾是太岳抗日根据地的前沿阵地 , 当地出产的一种小米被称为“沁州黄” , 以皇家贡米久负盛名 。 “沁州黄”小米煮出的饭味美甜香 , 营养价值也高于一般小米 , 被当地百姓称为“金珠子” 。
沁县位于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山区 , “沁州黄”小米生长区域平均海拔1100米以上 , 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 , 冬季较长 , 春、夏、秋三季相差不多 ,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300.1小时 , 平均气温9.7℃ , 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沁州黄”小米的独特品质 。
蓝天下 , 田地里 , 山西省沁县沁州黄镇处处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 。 村民刘二柱正在自己的谷子地里锄草 , 看见入田调查的气象工作人员 , 赶紧跑了过去 , 笑着说:“春天的时候 , 我听从你们的建议抓紧播种 , 看 , 这谷子长得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