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的人喜欢这种搭讪 和女生搭讪会显得轻浮吗( 二 )


20世纪60年代,班杜拉提出该理论之前,心理学界和社会上正流行着经典行为主义的观点:假如一个人因某种行为得到奖励,这种行为就会持续存在和增加;假如一个人因某种行为受到惩罚,这种行为就会减少和消失 。
但班杜拉根据大量社会经验提出,孩子们不必亲自尝试某种行为,仅通过观察他人的所作所为就可以学习一种行为 。他设计了闻名的波波娃娃实验(Bobo doll experiments)证实自己的观点:
研究者让托儿所的孩子们观看一个成年人对“娃娃Bobo”拳打脚踢的视频,然后让他们进入房间和“娃娃Bobo”共处,记录他们和“娃娃Bobo”的互动情况;在其他情况中,托儿所的孩子们看到的是成年人和“娃娃Bobo”和平相处的视频,或没有看到任何视频 。
研究表明:
看了成年人对“娃娃Bobo”拳打脚踢的视频的孩子,进入房间后,也模拟成年人的动作对“娃娃Bobo”进行攻击,包括用拳头猛击它的鼻子、踢它、用木槌敲击它的头部等 。
看了成年人和“娃娃Bobo”和平相处的孩子,或根本没有看到任何视频的孩子,在进入房间后明显对“娃娃Bobo”的攻击性较低 。
即便不放映成年人对“娃娃Bobo”拳打脚踢的视频,只放映一个成年人在其中表现得很有攻击性的视频,孩子在观看视频并进入房间后,也会对“娃娃Bobo”进行攻击 。
孩子模拟成年人的动作,对“娃娃Bobo”进行攻击
在这项研究进行的同时,美国正陷于越南战役,美国儿童很轻易在电视中看到暴力和血腥的战役场面 。班杜拉曾就其研究到美国暴力预防委员会作证,其研究很快就发生了社会影响 。
其二,“自我效能感”理论 。
它的提出源于班杜拉成功的治疗经验:通过让患有“蛇恐惊症”的人观看其他人和蛇共处的视频,尤其是其他患有“蛇恐惊症”的人逐渐能够与蛇共处的视频,成功消除了患者对蛇持续多年的恐惊 。
班杜拉表示,这种治疗“灌输了强烈的应对效能感,将人们对所恐惊的事物的态度,从厌恶转变为喜欢,消除了焦急、生物压力反应和恐惊行为 。”
从那之后,班杜拉越来越关注“自我效能感”对人类功能的影响,并于1986年发表了《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强调“人不只受环境塑造和控制,人的行为是其内驱力、行为模式和环境影响三者彼此相互作用的产物 。”
2016年,班杜拉因“在理解社会学习机制,和动机和行为改变中的自我参照思维过程方面取得根本性进展,以及推动人类行为和心理发展的社会认知理论”被授予美国美国科学奖章 。
班杜拉说过“人类的思维具有生成性、创造性、主动性和反思性——而不仅仅是反应性 。”
向大师致敬!
“我们本来好好的,有了孩子才闹矛盾”,大多不是事实换尿布、睡不好、不知道该给孩子穿几件衣服……新手爸爸妈妈们,不但要面对各种生活压力,还可能因为照顾孩子的意见不同而争吵 。
很多夫妻会这样说:“我们本来好好的,就是有了孩子才开始闹矛盾 。”
但《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上发表的研究表明,有了孩子和夫妻之间的关系满足度下降,大多没有关系 。
多伦多大学的学者跟踪研究了 203 对夫妻的关系,从妻子怀孕开始,一直研究到产后 12 个月 。研究发现:
从怀孕到产后 12 个月:47% 的夫妻一直保持着很满足的关系;38% 的夫妻的关系满足度略有下降,但总体保持着满足的关系;15% 的夫妻的关系满足度总体下降了 。
怀孕 5 个月时关系较好的夫妻,从怀孕到产后 12 个月总体的关系质量也较好;怀孕 5 个月时关系较差的夫妻,从怀孕到产后 12 个月总体的关系质量也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