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一个连有多少人,军队编制中师团营连排班等名称在中国历史中的来源或依据是什么?( 二 )


而我们时常听到的“百夫长”、“千夫长”就出自于武王伐纣《牧誓》的记载 。这也是“什进制”的由来 。
《国语》中记载吴国步兵的编制就是按照“什进制”来的:10人为队,10队为行,10行为旌,10旌为军 。《尉缭子》记载魏国的步兵编制:5人为伍,10人为什,50人为属,100人为闾 。《商君书》记载秦国的步兵编制:“5人为伍,50人设’屯长’,500人设’五百主’,1000人设’二五百主’” 。
而这里的“军”为万人级的单位,“师”为2500人的单位,“旅”为500人的单位,“卒”为百人的单位 。与现在的“军”十万人的编制,师、旅(1~2)万人的编制相去甚远 。
四、府兵制 。隋唐之时,开始有了府兵制,为专门的常备军事集团 。尤其是唐朝,“卫府”制度相当完善,全国设12卫,卫下设府,全国有近600多府,每府1200~800人,最高长官为“折冲都尉”,府以下,每三百人为团,最高长官为校尉,五十人为队,有队正,十人为火,有火长!
这里的“火”就相当于“什”长,或者是现在的“班长”!“队”则相当于“排” 。“团”相当于现在的“营”,而府相当于“师、旅、团”一级单位 。但人员编制数上也相去甚远!
五、职业军队的军事编制制度 。宋朝之后,各朝开始有职业军队,当兵开始成为一种“职业” 。不过基本遵循的仍然是“伍什之制” 。
宋朝的军队基本保持军?将?营?队?火的编制 。军有“大军”与“军”之分 。“大军”由若干个军组成 。
火相当于“班”,队相当于“排”,营相当于现在的“营、连”,将相当于现在的“旅团”,军相当于现在的“师、旅” 。
再后来,明朝的小旗(10人)、总旗(50人)、百户、千户、指挥(5000人) 。或者明后期的卫(5600人)、所(1100人)、百户、总旗、小旗也都基本遵循了“伍什之制” 。
六、现代军队制度总之,军队的编制是随着战争的需要从而进行灵活的编组的 。并没有一定的样式,所谓“兵无常形,水无常势”!
现在军队原来有“三三制”,后来还有美军的“四四制”,以至现在的“三四五”制,都是根据战争的需要而灵活指定的 。
“三四五”制度:三到四个排为一连,三到四个连为一营,四到六个营为一旅 。
我是哨兵小虎,辛苦整理不易,欢迎关注并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