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历史知识有哪些 长城的全部历史资料( 二 )


黄崖关坐落于天津蓟县与河北兴隆县交界处 , 关城东侧陡壁峭立 , 岩石呈黄褐色 , 每当夕阳西下 , 层层山崖金光灿烂 , 因而得名黄崖关 。 关城设有”九门九洞”城内巷道设计弃直取弯 , 多作”T”形 , 走进关城 , 宛如进入”八卦迷魂阵” 。
关北泃河上原建有敌楼和铁栅组成的水关 , 现已了无痕迹 , 但在河床上一座拔地而起的百米孤峰顶端 , 一座圆形敌楼仍巍然屹立 , 令人叹为观止 。

长城的历史知识有哪些  长城的全部历史资料

文章插图

嘉峪关是明长城的终点 , 背依白雪皑皑的祁连山 , 面临黄沙滚滚的戈壁滩 , 素有”天下雄关”、”长城主宰”之称 。 关城由内城、瓮城、东西罗城和城壕组成 , 城墙高达10.7米 , 城上危楼高耸 , 台堡林立 , 在孤寂的大漠荒沙中分外醒目壮观 。 ”一块砖的故事”、”击石燕鸣”、”冰道运石”、”山羊驮砖”、”关城移址”等关城修建中的传说故事 , 在嘉峪关地区世代相传 , 妇孺皆知 。
长城还是文化艺术的摇篮 。 许多文学家、艺术家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讴歌长城 ,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 ”夜闻陇水兮声呜咽 , 朝见长城兮路杳漫”;”秦时明日汉时关 , 万里长征人未还”;”天高云淡 , 望断南飞雁 , 不到长城非好”有多少气吞山河的诗篇由长城引发而出 , 又传之干秋万代 。 长城地带也是民间文学生长的沃土 。
长城的历史知识有哪些  长城的全部历史资料

文章插图

名称由来
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时期长城的修筑基本上都有记载 , 但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 , 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 , 这些不同的名称 , 有的在同一历史时期互相通用 , 有的仅在某个历史时期或某个地域用过 。 长城长城之称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 是长城最通用的称谓 。 《史记·楚世家》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 , 筑长城 , 东至海 , 西至济州 , 千余里 , 以备楚 。 ”方城称长城建筑为方城 , 只在春秋时楚国用过 。 《汉书·地理志》载:“叶 , 楚叶公邑 , 有长城 , 号方城 。 ”堑、长堑、城堑、墙堑这几种称谓基本上相互通用 , 从战国直到明代几乎全都使用过 。 《史记·秦本纪》在记载秦简公六年(前409年)沿洛水修筑长城时 , 就只用了“堑洛”两字 。 《北史·契丹传》载:“契丹犯塞 , 文帝北讨至平州(今河北卢龙县)遂西趣长堑 。 ” 塞、塞垣、塞围在史书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 , 一般情况有两种意义:一是用以表示关口要隘 。 这些被称之为塞的关隘 , 有的就在长城之上 , 有的则在离长城很远的地方 。 另一个意义是用以表示长城 。 如《史记·匈奴列传》载:“汉遂取河南地 , 筑朔方 , 复缮秦时蒙恬所为塞 , 因河为固 。 ”《后汉书·乌桓传》载:“秦筑长城 , 汉起塞垣 。 ”长城塞、长城亭障、长城障塞这是把长城同塞并在一起合称长城的一种表示形式 。 这种称谓在史书中也很常见 , 如: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中有:“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 。 ”《晋书·唐彬列传》载:“遂开拓旧境 , 却地千里 , 复秦长城塞 。 ”杜佑《通典》古冀州条记载:“密云县东北至长城障塞一百十里 。 ”壕堑、界壕壕堑是长城建筑的一种形式 , 多指在不易筑墙的地方 , 挖有深广各若干丈的深沟 , 并将所挖取之土堆于沟的一侧 , 其防御作用同修筑墙体是一致的 。 界壕则是金代长城的专用词 , 除金之外 , 基本没有使用界壕一词来称长城的 。 边墙、边垣将长城称之为边 , 主要是明朝 。 中国古代多将中原各地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 , 少数民族之间的地域 , 称之为边地 , 明代则将在这一带地域修筑的长城 , 称之为边墙或边垣 。 如《明史·戚继光传》载:“蓟镇边垣 , 延袤两千里 。 ”《明史·兵志》载:“请修宣、大边墙千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