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掣签当天 , 王公大臣现场坐镇 , 吏部司员、主事出面执行 。 同时 , 都察院河南道御史在场监督 , 因为河南道御史分管监察吏部 , 所以到场监督 。 掣签允许官员围观 , 结果当场唱出 。 清朝一般每月掣签三回 , 上旬抽取满族、蒙古族官缺 , 中旬抽笔帖式 , 下旬抽汉族官缺 。 此外又分双月选和单月选 , 单月抽的是转、调、改等班次 , 双月抽的是除和升等班次 。 双月选又被称为大选 , 关注的人多 。 这是因为双月抽的是升官和除官的人 , 单月选的候选人都是现任官员 , 因事调剂一下 , 也叫作急选 。 掣签结果公开公布 , 到了清朝末年有报纸了 , 每个月掣签结果要在报纸上公开 。
验看
掣签之后的第五道程序是验看 , 就是掣签的结果还要进行审核 。 吏部把抽中的官员叫过来看看 , 看他是不是有病 , 符不符合任职条件 , 吏部堂官或王公大臣主持验看 。 这是第二轮的复核 。
文章插图
引见
旧时皇帝接见臣下或外宾 , 须由官员引领 , 叫“引见” 。 清制 , 京官在五品以下 , 外官在四品以下 , 由于初次任用、京察、保举、学习期满留用等 , 均须朝见皇帝一次 , 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分批引见 。
——引用自头条百科
验看之后还要引见 , 引见是第六道程序 。 吏部把验看合格的官员 , 尤其是第一次任职的或者将出任关键岗位的官员 , 引见给皇帝御览 。 当然 , 那么多人皇帝不可能一一观察 。 皇帝一次会象征性地召见很多官员 , 吏部每次引见十来个官员 , 皇帝扫一下他们的名牌(上面有官员信息和简单履历) , 说一声你们跪安吧 , 所有人集体磕头后退出 , 就算引见完成了 。 遇到雍正皇帝那样的工作狂 , 或者是引见要重点栽培的官员 , 君臣之间就会有实质性的对话 , 有长时间的交流 , 有时皇帝会召见官员多次 。 引见环节还真能淘汰部分官员 。 皇帝会在官员的名牌上批注意见 , 他的意见就是圣旨 , 可以更改已有的人事结果 。 皇帝罢黜不满意的官员 , 调整不恰当的官员 , 破格任用中意的官员 , 都是有可能的 。 清朝光绪皇帝就在引见环节发现了一个半文盲的四川盐法道 , 进而曝出了宠妃珍妃卖官鬻爵的线索 。
给凭
通过了皇帝的法眼 , 就到了最后一个环节———给凭 , 就是授予官员赴任的凭证 。 古时候 , 一个人风尘仆仆而来 , 扬言自己是新来的知府 , 别人凭什么相信他?吏部会给他凭证 , 叫作“官凭” 。 上面写明谁谁谁到什么地方担任何官 , 类似于后代的委任状 。 同时官员自己有告身 , 也叫作官身 。 当年老舍的父亲当御林军 , 就有个腰牌 , 相当于告身 , 上面写着哪个旗什么人 , 下面还有面貌描述“面黄无须” 。 到了清朝末期有照相技术了 , 就把照片贴在上面 。 当然 , 吏部会把任命程序存档 , 同时给地方督抚发文 , 确认官员任免情况 。 官员完全可以放心赴任 , 不怕所去地方和所去衙门不认 。 现在领导干部上任的时候都有上级组织部门的人陪同 , 到场宣布人事变动 。 古代官员是单独拿着官凭赴任 , 没有人护送 , 更没有上级官员陪同 。 所以就出现唐僧的父亲赴任江州刺史途中被强盗杀害 , 强盗冒任刺史的情况 。
文章插图
以上是清朝官员任命的七道程序 , 其中有两次审核 。 这两次审核都查什么内容呢?除了基本的姓名、籍贯、家庭等情况外 , 有三项内容需要说明 。 第一项是”核事故” , 就是看官员身上有没有背着处分 , 有没有受到降级、革职留任等处分影响调动 , 或者有无拖欠税赋、赔补公款未足等情况 。
- 狸猫换太子是真实的吗 历史上真的发生过狸猫换太子吗
- 唐代名相娄师德的逸闻趣事 有哪些与娄师德相关的轶事典故
- 世界十大最贵的多肉植物排名 十大名贵多肉植物
- 流失海外的五大国宝级文物 世界流外的无价之宝
- 世界上最美丽的10种花 世界上最好看的花前十名
- 南北朝祖冲之的贡献是什么 祖冲之他是哪个朝代的
- 开关电器的功能简析,电气人必知!
- pt100温度感测器的简介
- 绝缘摇表 兆欧表的使用方法?
- 摇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