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为何败得如此惨烈 夷陵之战最后为什么失败了( 二 )


【夷陵之战为何败得如此惨烈 夷陵之战最后为什么失败了】继而在涿乡歼灭蜀军主力 , 乘胜追击四面围攻马鞍山 , 刘备仓皇退回白帝城 。 双方议和停战 , 重新回到蜀吴联合抗魏的局面 。 夷陵之战吴胜蜀败 , 从双方战斗情况对比看 , 首先 , 孙吴在战争谋略上更胜一筹 , 通过战略退却拉长蜀军后勤补给线 , 逐步削弱蜀军士气 , 使蜀军战力大减 。

夷陵之战为何败得如此惨烈  夷陵之战最后为什么失败了

文章插图

其二 , 面对兵力数倍于已的蜀军 , 吴国采取敌众时避战不出 , 敌人少时坚定不移地集中优势兵力进击 , 各个歼灭敌人 。 其三 , 吴军主帅陆逊善于抓住时机 , 运用火攻破敌 , 这是三国历史上火烧赤壁后的又一经典案例 。 最后 , 吴军乘胜追击 , 直至四面合围白帝城 , 压迫蜀汉议和才搬师回国 。
三、决策失误是最大的错误夷陵之战 , 以蜀败吴胜结束 。 刘备在手握上上签的情形下却输掉了战争 , 只能自我慨叹”吾之败 , 天也 。 ”但事实上蜀军之败主要在于刘备的诸多决策是下下之选 。
下下选之一 , 未接受议和 , 导致基本国策逆转 。 在蜀国大军集结的过程中 , 东吴朝野乱成一团 , 非常担心抵挡不住 , 孙权只得派诸葛瑾去蜀国议和 , 谈判交回荆州事宜 , 却被激愤的刘备一口回绝 。 如果刘备暂时按下怒火 , 接受对方交还荆州 , 谈判惩处杀害关羽的凶手 , 并再争取一些利益都是有可能的 。
刘备没有选择议和 , 而是执意报仇 。 这就彻底打破了”隆中对”制定的”西和诸戎 , 南抚夷、越 , 外结孙权 , 内修政理 。 ”的基本国策 。 一直以来 , 较弱的蜀汉与代汉自立的曹魏势不能两立 , 只能与同样较弱的吴国联合才能取得生存权 , 因而刘备很赞赏”联吴抗曹”政策并躬身执行 。
夷陵之战为何败得如此惨烈  夷陵之战最后为什么失败了

文章插图

蜀吴联合取得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建立以荆州为中心的根据地 , 都是认真执行这一政策的结果 , 如果一直坚持下去 , 蜀国会获取最大的利益 。 可惜关羽一死 , 刘备不得不愤而兴兵 , 置自己躬身执行的联吴抗曹基本路线于不顾 , 在与曹魏争斗的同时 , 又开启蜀吴战场 , 陷入两线作战 。
被复仇思想占据全部大脑的刘备已不能冷静分析当时的形势 , 也不能再正确估计蜀国的力量 , 他的这一决策 , 开始了正确政治路线的逆转 。
下下选之二:没有发挥水路合击的优势 。 在此次战役中 , 刘备担心吴国在水路设伏 , 命令军队舍船就步 , 包括水军在内全从陆路进攻 , 放弃长江上游的地利优势 , 没能形成对吴军具有威胁的水陆俱进的攻击阵型 , 这是刘备在攻击战术中做出的错误选择 。
从陆逊给孙权的战报上可以看出 , 吴国非常害怕蜀军水陆合击 , 这样吴军驻防范围势必扩大 , 机动不够、兵力不足的劣势会更加明显 。
夷陵之战为何败得如此惨烈  夷陵之战最后为什么失败了

文章插图

下下选之三:连营向前 。 刘备排兵布阵犯有严重错误 , 七百里前后连绵四十余营寨 , 成一字长蛇阵 , 看着是首尾相连 , 但战线过长大大分散兵力 , 使得兵力优势不再明显 。
蜀军各营用树栅建设 , 且在山林茂盛之地 , 给吴军火攻大开方便之门 。 刘备攻打吴国初期连胜十余阵 , 自我感觉良好 , 不将陆逊等吴国年轻将领放在眼里 , 开始轻敌冒进 , 结果为吴军所乘 。
下下选之四:未切实考虑留条后路 。 刘备兵精粮足 , 未料到会出现大败的可能 , 认为一字长蛇阵足以保证可攻可守 , 忽视了具体退路和后援的安排 。 被吴军抓住战机 , 派出一支部队直插蜀军后路 , 前方火攻一起 , 蜀军大乱 , 连营尽失 , 吴军前后夹击大败蜀军 。 蜀军一败就不可遏止 , 没有后方的支援 , 刘备最终兵败白帝城 , 这是明显的战术选择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