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玥告诉采访人员 ,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原因 , 目前尚不明确 。 通常认为可能与遗传、神经生物改变、免疫系统失调、神经内分泌异常等生物学因素有关 , 也可能有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原因 。 全球约有1%-3%的人患双相情感障碍 。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 我国成人双相情感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6% , 多数在15-30岁之间首次发病 。 不经系统治疗的患者 , 终身复发率高达90%以上 。
由于双相情感障碍症状表现复杂 , 与抑郁症及其他精神疾病有很多重叠的症状表现 , 因而双相情感障碍的早期诊断通常比较困难 , 可能在病后多年才能明确诊断 。 有报道称 , 多达4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最初被诊断为抑郁症 , 35%的患者从首次就诊到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之间等待了至少10年 。
朱玥解释说 , 那些以躁狂发作起病的患者 , 可以在早期被及时诊断 , 然而更多患者以抑郁起病 , 因而最初会被诊断为抑郁症;还有的患者症状以抑郁为主 , 轻躁狂或躁狂发作时间短 , 症状不明显 , 或者患者将轻躁狂状态视为正常 , 也会造成临床医生的识别困难 。
因而双相情感障碍的自我识别就更加困难 。 除轻躁狂状态难以识别外 , 有些患者的躁狂表现可能不是情绪极度高涨 , 过分愉悦兴奋 , 而是易怒、易激惹 , 这时家属和患者本人会认为这是性格暴躁使然 , 或是近期压力太大导致的一时表现 。 朱玥提醒 , “和抑郁患者相比 , 双相患者可能更多伴随的是冲动或敌对行为 , 还可能伴有饮酒、使用毒品等表现 。 如果发生这些现象 , 应当及时就诊 。 ”
及早识别非常重要
朱玥强调 , 虽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抑郁症患者一样会表现为抑郁发作 , 但二者的治疗方式是不同的 , 这也是为什么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非常重要 。 “治疗双相情感障碍需要以心境稳定剂这种药物为基础来治疗 , 而抑郁症是以抗抑郁药为主 。 ”朱玥说 , “对于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的患者 , 必须要在使用心境稳定剂的基础上使用抗抑郁药进行治疗 , 如果没有心境稳定剂作为基础 , 患者将有病情加重的风险 。 ”
朱玥认为 , 识别抑郁症患者是不是有潜在的“双相” ,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生中首次出现抑郁发作的年龄小于25岁;有双相障碍家族史;抑郁发作同时伴明显烦躁不安或易激惹;抑郁发作至少3次以上;抗抑郁药治疗后短期内完全恢复 , 例如刚用上抗抑郁药两三周 , 症状就完全消失;抑郁症状不典型 , 如睡眠多、进食多、肢体沉重如灌铅感等 。 “这些临床特征更常出现在最终转变为双相情感障碍诊断的抑郁症患者中 。 ”
按时用药 , 规律作息
好消息是 , 多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 , 过上正常的生活 。 朱玥说 , 双相情感障碍是发作性的疾病 , 多数患者经过治疗都可以进入缓解期 , 正常地工作和学习 , 不过 , 由于精神疾病是容易复发的疾病 , 所以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按时用药 , 进行充分足够的维持治疗 , 才能预防疾病再次发作 。 如果擅自减药或者停药 , 病情就容易复发 , 而发作次数越多 , 治疗难度也就越大 。
朱玥同时提醒 ,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还需注意保障规律的睡眠和作息 , 保证睡眠质量和时间 , 尽量避免倒夜班等影响睡眠作息节律的行为 , 避免饮用酒精或含兴奋剂的功能饮料 。 对咖啡因、茶多酚易感的患者也应避免饮用咖啡、奶茶等刺激性饮料 。 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有助于维持病情的长期稳定 。
“双相障碍并不可怕 , 对疾病保有一份敬畏之心、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养成规律良好的生活作息 , 就能在康复之路上越走越远 。 ”朱玥说 。
- 声音|吞咽问题、语言障碍帕金森病患者怎么办?
- 隔离|防疫有道!抑郁、双相、焦虑等患者怎么应对隔离风险?
- 无症状感染者|患“再生障碍性贫血”15年,治疗难如“石头上种花”的他重获新生
- 患“再生障碍性贫血15年,治疗难如“石头上种花”的他重获新生
- 患“再生障碍性贫血”15年, 治疗难如“石头上种花”的他重获新生
- 密西根大学专家研究发现近一半新冠感染者出现了后遗症。该报告汇总了50项研究和160万患者数据,提示全球范围43%新冠患者出现了后遗症,疲劳和记忆障
- 降压药|双相情感障碍疗愈程序中一个关键问题
- 过敏性|男子吃半碗“构棒槌”缺氧住进ICU 医生:属于过敏性意识障碍,食用野菜需谨慎
- 障碍|多系统萎缩首发症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讲解
- 神经衰弱有什么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