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中医针灸留针时间究竟多久合适呢?( 二 )


子午流注认为 , 经气循环一周全身时间是两刻钟即为30分钟 , 所以从针灸得气 , 到经气循环一周30分钟 , 取针 。 所以针灸留针的时间是30分钟 。

上面介绍了三种古代针灸的留针时间 , 其中第二个操作起来实在是太难 , 所以现在的医生 , 结合第一个和第三个 , 一般选择留针30分钟左右;在实际中具体留针多长时间 , 还是要看这个医生对针灸的认识 , 这个时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 。
很多人可能尝试过针灸 , 特别是一些有肩颈疾患的人 , 针灸缓解疼痛效果良好 。 有些针灸往往收费很贵 , 但是针灸的留针时间却不长 , 很多人就觉得“好不容易扎一针 , 你就给我多留针一会 , 这样效果好” , 其实不然 。 留针是指针刺得气后将针置留于人体穴位上 , 以便运针 , 加强针感 , 达到持续刺激作用 。 不论什么病证均用相同时间留针是不当的 , 能否正确掌握留针时间与疗效有密切关系 。

一般来说 , 寒证与热证:寒证宜用补法 , 久留针;热证宜用泻法 , 不留针 , 若留针 , 时间宜短约为5—10分钟 。 虚证与实证:虚证宜用补法 , 久留针;实证宜用泻按或刺血法 , 不留针 , 若留针 , 时间要短约为5-10分钟 。 痛证:分急性与慢性病证 , 急性宜用重刺激 , 留针时间短;慢性痛证一般用轻刺激 , 久留针效果好 , 如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肩周病、胃脘痛等 。 寒厥与热厥:均应久留针 。 寒厥乃阳气衰微 , 四肢不温 , 手足冷 。 热厥乃热盛所致阳气郁闭所引起的手足逆冷证 。 久留针以疏其气血 , 调其寒热 。 而慢性、顽固性、痉挛性疾病:需要长时间留针 , 如面肌痉挛、破伤风痉挛 , 留针应较长时间 , 这样疗效才好 。

总而言之 , 针灸的留针时间应该视具体病情斟酌 , 病情轻 , 病程短者 , 留针时间短;病情重 , 久治不愈者 , 宜久留针 。

延伸阅读
针灸并非人人可灸 , 这些注意事项一定要记住了!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 , 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 , 简称穴位 。 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 , 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 。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 , 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 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 , 故而称为艾灸 , 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 。 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 。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 , 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 , 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 , 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 , 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

针灸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很神奇的一项 , 它采用特定的针具或艾灸 , 刺激人体的一定穴位(腧穴) , 通过经络来扶正祛邪、激发自身的抗病能力 , 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 , 它对大部分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针灸虽好 , 但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针灸 , 以下几点针灸注意事项要牢记 。

1、过度饥饿、疲劳者
应在休息、进食后再行针灸 , 否则容易引起晕针 。 晕针的表现是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心慌气短、恶心欲呕、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
若有上述情况 , 应及时告知医师处理 。 晕针患者一般平卧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
2、针刺产生的疼痛感主要是针进皮肤时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