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流感|发烧、抢药、回到发热门诊…甲流凶猛,中国流感欠账再暴露( 三 )


而更大的背景是:受访专家一致提及 , 本次的流感流行可能本身就属于全球大流行的一部分 。
“2022年以来 , 全球的流感发病率都在上升 。 这个上升的过程还在持续 , 暂时还看不出下降的趋势 。 ”魏晟表示 。 常荣山同样认为本次流感疫情处于上升期 , 但他预判近期的总人数峰会出现在4月中旬之前 , 而后回落 。
多名流行病学专家认为 , 在全球严格防控新冠病毒时 , 冬季流感的活动非常弱 。 放开后 , 全球人口流动剧烈 , 这为全球范围内流感的大流行创造了条件 。
根据WHO最新的统计数据 , 截至2023年2月5日 , 甲型流感病毒占全球主导地位 , 在检测到的亚型流感病毒中 ,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比例略高 。 在这些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中 , 57.9%为H1N1毒株 , 42.1%为H3N2毒株 。
总体而言 , H1N1是目前全球主要的流行毒株 , 这与中国本轮流行的情况一致 。
流感监控的欠账“这是一笔糊涂账 。 ”多名受访专家这样评价我国的流感监测工作 。
据国家疾控局数据显示 , 2010年~2022年 , 我国每年流感死亡人数从个位数到百位数不等 , 最高是2019年的269例 。
虽然我国会定期公布流感发病数及死亡人数 , 但专家们普遍认为 , 这个数据并不足够全面准确 。 而且学者与官方对死亡数统计口径不同 , 结果更是差异巨大 。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教授团队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健康》杂志的文章提到 , 在2010年~2015年 , 全国平均每年有8.8万例流感相关的超额呼吸死亡 , 占所有呼吸死亡的8.2% 。 目前正流行的H1N1甲流的超额呼吸死亡率是1.6/100000人 , 而乙型流感是2.3/100000人 , H3N2甲流则有2.6/100000人 。
2019年 , 时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的冯录召曾向新华网表示 , 目前统计的发病和死亡人数不能完全反映流感的真实水平 , 获得诊断的流感患者要少于实际发病人数 。 同时 , 还涉及到流感致亡的死因归因问题 。


“准确的结果需要加强对呼吸道疾病就诊病人的流感病毒检测 , 但当前各地检测能力和范围仍有待提高 。 ”魏晟告诉八点健闻 。
我国目前针对流感有两套监测系统 , 一是2003年SARS之后建立起来的全国传染病信息直报系统 , 二是2004年正式创建的中国流感监测网络 。 前者是全国通用 , 后者则覆盖至408家网络实验室和554家哨点医院 。


一位中疾控内部人士向八点健闻透露 , 早在新冠之前 , 中疾控就开始对内建数据系统自查自清 , 发现很多严重问题 。 两套流感系统自上而下互相独立 , 数据不共通 , 互相打架 , 造成极大浪费 。
魏晟也表示 , 我国现有的流感监测受监测范围和检测能力的限制 , 对估计流感的疾病负担仍与国际前沿存在差距 。
而对两套系统的一线使用者——医生而言 , 流感数据需要严格上报 , 落实起来比较麻烦 。

“和新冠相比 , 流感只是季节性流行病 , 医生不是很当回事 。 上报没有意义 , 向疾控上报任何数据都很麻烦 , 增加无谓的工作量 。 ”一位来自南方沿海省份的医院大夫告诉八点健闻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季磊表示 , 在2019年之前 , 流感患者大部分在门诊治疗 , 上报系统的不是很多 。 新冠疫情后 , 医院管理非常严格 , 门诊、病房都有传染病强制上报的双系统 , 有流感相关诊断如果不上报 , 页面填写便无法结束 。


上述中疾控专家指出 , 二十年来 , 国家投资近10亿打造传染病检测系统 。 但上报系统确实有很多短板 , 很难说能支撑起流感防控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