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波疫情是否变异出新毒株?高福院士团队最新研究解答( 二 )


该项研究的结果也与中国疾控中心2月8日的公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相吻合 。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 ,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6日 , 全国共报送14515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 , 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 , 共存在31个进化分支 。 主要流行株为BA.5.2.48(60.9%)和BF.7.14(28.3%) 。 共发现重点关注变异株13例 , 其中 , 1例XBB.1 , 5例BQ.1.1 , 1例BQ.1.1.17 , 4例BQ.1.2和2例BQ.1.8 。
在地域分布方面 , 中国疾控中心指出 , 总体来看 , 北京、天津和内蒙古以BF.7及其子代分支为优势株;江苏BF.7及其子代分支和BA.5.2及其子代分支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及其子代分支为优势株 。
国内第一波疫情是否变异出新毒株?高福院士团队最新研究解答】有必要继续密切监测疫情
根据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的相关解释 , 病毒结构的特殊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 都是新冠病毒容易产生变异的原因 。 由于新冠病毒属于结构不稳定的RNA病毒 , 在病毒繁殖的过程中 , RNA的复制容易发生错误 , 引起基因突变 , 造成病毒变异 。 另外 , 温度、宿主等因素也会引起新冠病毒的变异 , 如在高温环境下 , 病毒为了生存会发生变异 , 从而适应高温环境;如宿主体内存在其他病毒 , 则可能与新冠病毒发生结合而创造出变异病毒 。
迄今为止 , 世界卫生组织已确定5种“需要关注”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 , 分别为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和奥密克戎 。 由于前三种毒株的传播力已显著减弱 , 世卫组织于2022年3月将其分类为“以前传播的需要关注毒株” , 将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分类为“正在传播的需要关注毒株” 。 毒株的频繁变异使得疫情始终得不到根本的控制 , 几乎每次变异都会在全球掀起新一轮传播 。
而过去几种新冠病毒变种均发现于某地疫情大规模传播之际 。 如2020年9月份阿尔法毒株首次发现于疫情蔓延的英国;伽玛毒株首次于2020年11月份在疫情快速传播的巴西;德尔塔病毒首次在2020年10月份的印度疫情高峰中被发现等 。 随着近期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阳性病例的激增 , 新冠病毒会否在传播中变异出新的毒株 , 也成为了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
从此次高福团队的研究结果来看 , 我国逐步调整动态清零政策后 , 虽然感染病例数量激增 , 但并未出现新的COVID-19变异株 。
国内第一波疫情是否变异出新毒株?高福院士团队最新研究解答
文章图片
不过 , 受限于此次研究样本的有限性 , 研究团队也承认本项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 。 作者承认本项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 。 虽然只对北京地区2022年的数据(而非中国大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 但作者表示 , 这些数据可代表全国的情况 。 由于强制性大规模检测结束 , 无法获得2022年12月经实验室确认的新冠病例数 , 表明真实感染病例数被低估 , 导致数据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抽样偏倚 。 需要更多的样本来研究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的传播性和致病性 。 虽然病毒的进化速度可能因变异株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 但作者认为 , 在疫情暴发初期 , 病毒的进化速度是恒定的 。
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UniversityofStellenbosch)的WolfgangPreiser教授和DrTongaiMaponga(均未参与本项研究)在本文的相关评论中写道:“我们很高兴看到来自中国的这些急需的数据 。 令人欣慰的是 , 该研究并未发现关于新变异株的证据 , 但这一结果也并非在意料之外:有效控制措施的突然停止可充分解释病例数量的激增 。 ”然而 , 他们表示 , 在根据北京地区的数据得出全国情况的结论时仍需谨慎 。 他们说:“对于一个幅员辽阔、人口稠密的大国 , 不能根据单个地区的SARS-CoV-2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推断整个国家的状况 。 在中国的其他地区 , 可能会出现其他进化动态 , 其中可能包括可被人类感染且进一步进化后发生‘回溢’(spillback)的动物病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