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坝的乡村之变( 二 )


“前几年 , 我们种竹子、天麻都是肩挑背扛的 , 每天早上出门 , 中午才能走到山里面 , 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路上 , 干活的时间很少 , 现在政府把产业路修好了 , 有了摩托车 , 我每天都可以往返竹林和家里 , 并且还有专人教我们种竹子、天麻 , 收入越来越可观了!”村民胥明友激动地说道 。
产业路、采笋道的建设 , 让村民对项目建设有了最为直接的感受 。
通过前期的努力 , 整个村庄旧貌换新颜 , 产业路连接到每一户农户 , 覆盖了整个林区 , 采笋道贯穿于竹林间 , 村民不但出行更方便 , 也为下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管出新面貌
方竹 , 两河镇群众都称之为“大竹” , 大竹村因盛产方竹而得名 。 大竹村现有2万亩方竹 , 白岩坝自然村就有8000多亩 , 天麻也有近700亩 , 群众的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 通过美丽村庄建设后 , 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变 。 但一些群众的环保意识还不够 , 对一些临时搭建的柴房、老旧畜圈舍不得拆除 , 为了更好地推进美丽村庄建设 , 两河镇党委、政府和大竹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密切配合 , 采取“结对包保”的方式 , 一户一户地做思想工作 , 将老旧危房、临时搭建窝棚等进行了全面拆除 , 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
走进村民陈太银的家 , 只见沿公路一侧干净整洁 , 房屋顶面已经完成改造 。 其家中 , 不但卫生间、厨房都规范整洁 , 淋浴室也完成了装修 , 还在屋后建设了一间娱乐室 , 可以在这里聊天、聚会 , 和改造前的乱搭乱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之前 , 为了排水方便 , 陈太银在院子左侧花了1万多元修建了1个临时的淋浴室 , 这次美丽村庄建设时 , 为了规范化管理 , 工作人员要求其拆除该淋浴室 , 陈太银想着花了一笔钱 , 拆除了可惜 , 便以各种借口拒绝 。 经工作人员从整个村庄建设的目的、规范村庄建设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思想动员后 , 该户将淋浴室及房屋右侧的临时柴房一并拆除 , 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房屋进行了整体改造 , 不但环境更舒适 , 也更适用 。
现在 , 站在观景台上 , 俯瞰白岩坝自然村的整个村庄 , 白墙青瓦 , 错落有致;农家小院 , 交错层叠;千亩绿竹 , 美不胜收 。
治出新风尚
老党员舒孝祥 , 在项目建设中 , 带头拆除老旧畜圈、临时柴房 , 给村民树立了榜样 。 在他的带动下 , 村民们积极配合拆除老旧、临时建筑 , 整个村庄从“脏、乱、差”变成了干净、整洁的美丽村落 。
“火车跑得快 , 全靠车头带;支部强不强 , 还看领头羊 。 ”在白岩坝自然村美丽村庄建设中 , 两河镇党委、大竹村党委坚持党建引领 , 把高质量党建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红色引擎” , 建立“镇党委+村党委+党员+群众”四级联动模式 , 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项目建设指挥部 , 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工作专班 , 挂图作战 , 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点对点 , 一对一给群众做思想工作 , 并通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村民代表大会”等载体 , 激发党员服务群众的热情 , 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厕所改造、生活垃圾转运、污水处理、道路改造提升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活动 , 形成全面建设美丽村庄的强大合力 , 在建设中不断规范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卫生意识 。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 , 也要铸魂 。 大竹村以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 , 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宣传进基层 , 镇、村两级持续推进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挂包帮”的方式 , 不但落实到人 , 还要落实到责 , 从操家理务等基本生活方式入手 , 不断规范村民的生产生活习惯 。 通过一系列的整治措施 , 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村规民约、采取“一约四会”等举措 , 提升乡风文明 , 依规立德 , 建立人居环境“红黑榜” , 评出“十好”家庭6户、环境卫生文明户13户 , 逐步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 , 提高文明素质 , 树立文明新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