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如何趟过“深水区”( 二 )


一是厘清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价格项目规范边界 , 实现价格项目与操作步骤、诊疗部位等技术细节脱钩 , 增强现行价格项目对医疗技术和医疗活动改良创新的兼容性 , 合理压减项目数量 。
【医疗|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如何趟过“深水区”】二是完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 , 逐步消除地区之间差异 , 实现全国统一版本 。
三是实行技耗分离 。 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主要由人力成本、耗材成本、设备折旧成本三部分构成 。 把医用耗材成本从价格项目中逐步分离 , 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 进而通过实行集中带量采购 , 实现“零差率”销售 。 安徽省率先在医用耗材、临床检验试剂和乙类大型医疗设备领域开展集中采购 , 为分解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构成、科学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了实践支撑 。
监测考核形成制度闭环
价格监测考核机制是医保由被动支付向战略购买角色转变的具体体现 。 建立健全这一机制 , 意在通过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价格和成本的监测、做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评估、实行公立医疗机构价格责任考核制度等 , 使价格监测与定价调价相挂钩 , 形成制度闭环 , 支撑医疗服务价格新机制的稳定高效运行 。
总之 , 建立医疗服务价格管理长效机制 , 最终目标是实现三重功能:
一是设置技术劳务价值的“度量衡” 。 在取消药品耗材加成等的基础上 , 循序渐进地优化医疗服务价格 , 推动技术劳务为主的医疗医技学科发展 。
二是树立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风向标” 。 价格的分类形成机制可以引导高等级医疗机构把发展重心放在难度高、风险大的项目上 , 避免“虹吸效应” , 促进分级诊疗 。
三是打造公立医疗机构练好内功的“助力器” 。 公立医疗机构在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等方面“刀刃向内”的改革 , 为医疗服务调价、扩大调价总量提供可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也为公立医疗机构分享改革红利增添机制保障 。
文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金春林
编辑:杨真宇 姜天一
审核:徐秉楠 闫龑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