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没有心跳与脉搏,11年前出现全球首位无心人,机器一停就宣告死亡( 三 )


其实这个循环技术早在以前做心脏手术的时候就有使用 。 做心脏手术的时候要把患者的心脏取出来 , 这个时候需要体外循环机器帮助患者完成血液循环 。 只是那种机器非常庞大 , 这个人造心脏的大小与原有的心脏大小比较接近 。

2015年 , 美国一位27岁的心脏病患者Stan接受了人工心脏移植 , 新心脏并不在Stan的胸腔内 , 而是在体外 , 重量在5.8公斤 , 通过一些导管相连 。 Stan可以把人工心脏放在自己的背包里面 , 他的生活和工作完全不受影响 。 在接受人工心脏555天后 , Stan等来了他的移植心脏 , 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 。

从刘易斯的首例 , 到Stan的手术的成功 , 这项技术逐渐被认可 , 并且作为一种新的心脏技术展开应用 。 但是 , 这项技术也有缺陷 , 它并不适用于所有心脏疾病患者 , 有些患者如果用这个方法反而会加剧其病情 。
未来应用人们一直幻想 , 有朝一日人类可以利用机器代替很多工作 , 这其中还包括人类器官的工作 。 这看似天马行空 , 如今正在一点点被实现 。

从最开始的人造骨骼、人造牙齿 , 到人造皮肤、人造胃再到人造心脏 。 虽然人造器官更多的是在研究阶段 , 但是大面积引用只是时间问题 。
人造器官有个优势就是 , 不用担心人体排异反应 。 我们人类的免疫系统会识别不属于自身的细胞 , 将其作为入侵者消灭 。

器官移植使用了别人的器官 , 尽管在之前进行过配型 , 可毕竟不是自己原生的 , 免疫系统并不一定接受 。 因此接受过移植的人必须长期服用抗排异的药物 , 甚至有因为排异反应造成死亡的例子 。 人造器官可以有效减少 , 甚至没有排异反应 , 让患者不再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