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感染重症病房救治新冠危重患者纪实( 二 )


新冠重症的诊疗比原本的设想还要艰难 , 特点是人数多、病情重、工作量大、容易造成医护人员感染 。 很快 , 中心各诊室所有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各类重症病人全部转诊到此 , 包括急诊医学科转来的病人 , 设置的50张床位已经告急 。 许多病人病情很重 , 让人揪心 , 典型的大白肺、呼吸窘迫、器官衰竭等这些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危重症状态 , 不少病人都于病危状态 。 看到家属伤心欲绝的神情 , 医护人员感同身受 , 心里有种无形的力量在鞭策他们必须抓紧时间 , 付出辛勤工作去救治这些濒临死亡的病人 。
“快 , 气管插管!”“快上ECMO!”“大家注意 , 6床需要抢救 , 快过来!”急匆匆的脚步 , 滴滴答答监护仪器 , 此起彼伏的电话铃 , 成为病区紧张忙碌的场景 。 这种情况下 , 每个人都迸发出全部能量 , 哪怕是“阳”了 , 如果属于轻症还能坚持 , 就继续干下去扛下去 。 需要吸氧的病人太多 , 原来的氧气管道不堪重负 , 医护人员干脆让医学工程科送来氧气瓶急用 。 每个氧气瓶都是护士小姐姐们一瓶瓶抬着或扛着 , 弄到病床前的 。 每个瓶子大约70公斤 , 搬运过程的酸爽就别提了 。 有小姐姐开玩笑说:“再这样下去 , 我都快练成麒麟臂了 。 ”
有位刚生产完第三胎的新冠重症妈妈被区县医院送来 。 处于深度昏迷的她的情况太糟糕了 , 剖宫产中出现大出血导致心跳停止 , 经过近1小时的心肺复苏后急忙转运过来 , 期间产科郑秀慧主任一直电话指导抢救 。 患者入院时呈濒死状态 , DIC、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肾脏、凝血、心脏、肝脏) , APACHEII评分32分 , 死亡风险系数90.47% 。 她本来就是大出血高危产妇 , 又感染了新冠 , 病情的恶险程度可想而知 , 几乎是救不回来 。 入院后立即组织多学科综合救治 , 行介入止血、CRRT、休克复苏、俯卧位通气等 , 患者失血性休克 , 在全市血液制品极其匮乏情况下 , 单位组织献血 , 院内多方协调努力 , 保证抢救用血 。 伍正彬作为主管医师 , 在整个救治过程也是尽心尽力 , 细致入微 。 经过团队不懈努力、艰苦奋战20+天 , 患者转危为安 。
但是 , 医护团队没有丁点放弃的念头 。 在由重症医学科、妇产科、麻醉科、介入科等组成的MDT救治团队 , 蒋东坡亲自带领下 , 对她实施了系列急救措施 , 很快让她病情稳定下来 。 接下来 , 是一番苦战 。 从科学化的治疗 , 再到细致入微的人文护理关怀 , 每个步骤 , 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 , 终于病人从深度昏迷转为浅昏迷 , 最后成功醒了过来 , 直至近日已基本恢复 , 春节前就可出院与自己的家人团聚 。 病人和家属满怀感激 , 送来了锦旗 。 她向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 , 由衷称赞和无比感谢地说道:“你们的技术也太厉害太霸道了 , 太感谢了 , 我这条命是你们抢回来的 , 一辈子都不会忘了你们的军医的大恩大德!”
有位老人高达91岁 , 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典型的大白肺 , 患者入院时呼吸衰竭 , 氧合指数120mmHg , 合并心功能衰竭 , 病情很重 , 家人抱着试试的想法送过来 , 经过俯卧位、氧疗、强心、营养等治疗 , 在病程12天康复出院 , 患者出院前的笑脸是冬日里的最温暖的的太阳 。 还有94岁的爷爷 , 新冠病毒感染精神萎靡 , 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褥疮、营养不良......经过10天的治疗后终于开口说“医生 , 我什么时候出院?”一个接一个惊喜在产生 , 让医护人员非常开心 。 还有89岁的退伍老兵 , 85岁老党员......这样的病人实在是太多了 。
治疗的同时 , 对病人还需人性化安排 。 有位体重200斤的男性患者 , 因为病情需要切开气管插入呼吸机 。 但最终医生权衡再三 , 人性化采取坐式使用呼吸机的治疗方案 , 及时避免了切开气管 , 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 得到了家属的好评和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