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1:一位48岁男性 , 有高血压病史10年 , 肥胖(BMI31kg/㎡) , 这是发病第10天的胸部CT , 显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和磨玻璃影 。 患者的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 , 鼻导管吸氧5L/min , 指测氧饱和度只有93% , 稍一活动即呼吸困难 , 接种过3剂的疫苗 。
文章图片
case2:一位49岁女性 , 有类风湿关节炎14年 , 卵巢癌术后10年 , 长期服用泼尼松、雷公藤、甲氨蝶呤 。 这是发病第13天肺部CT显示双肺弥漫性斑片影和磨玻璃影 。 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 , 咳嗽咳黄痰 , 呼吸频率24~25次/分 , 鼻导管吸氧2L/min , SpO296% 。
文章图片
case3:87岁男性 , 糖尿病、冠心病 , 2022年12月11日 , 双肺弥漫性的毛玻璃影 , 如果照一张胸片 , 大家就会看到白肺 。 (河北邢台总医院张翠云大夫、中日医院PCCM科王一民大夫提供)
文章图片
case4:这个病例来自北京朝阳医院发热门诊 , 谷丽主任提供 。 男 , 50岁 , 无明显基础疾病 。 我们可以看到他双肺弥漫性的毛玻璃影 , 也是典型的病毒性肺炎 。
文章图片
最近一段时间 , 各个医院的呼吸科医生、感染科医生都非常清楚 , 奥密克戎引起的病毒性肺炎非常多 , 有些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 。
小结一下 , Omicron是Milder , butnotmild 。
Omicron毒株无症状/轻症感染者比例高 , 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增加 , 嗅觉、味觉丧失患者比例显著降低;临床毒力弱于Delta , 但是与原始毒株/早期突变株相比可能无明显降低或仅小幅降低 , Omicron毒株流行地区病死率的降低可能主要由于疫苗和既往感染;
传播能力显著增强 , 虽然病死率低 , 但高传播/高感染带来的人群死亡率升高不能忽视;OmicronBA.4/BA.5,BQ.1新亚型的免疫逃逸能力更显著;其显著的免疫逃逸为部分临床药物(特别是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的使用带来挑战 。
病毒感染后 , 造成损伤和致死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在2020年最早接触新冠病毒时 , 病理学家、免疫学家的研究成果 , 认为主要有两个机制 , 一个是直接机制 , SARS-CoV-2感染(SARS-CoV-2感染、复制;病毒感染细胞死亡和组织损伤;直接器官损伤);另外一个是间接机制 , 宿主反应 , HostResponse(免疫反应失调;细胞因子风暴;继发器官损伤) 。 疾病严重程度由病毒感染和宿主反应共同决定 。
文章图片
COVID-19疾病不同阶段用药不同:
感染后是病毒的快速复制期 , 这时组织器官损伤、异常免疫激活都不是最主要的 , 所以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 , 尽快抑制病毒复制 , 将能够显著减少由于病毒复制造成的细胞、组织损伤 , 是治疗的一个关键点 。 但到后期 , 在病毒复制几乎已经测不到的情况下 , 继发的免疫损伤就是主要的了 , 需要使用免疫调节药物 。
文章图片
轻/中症患者(轻型/普通型):病毒直接损伤为主 , 早期抗病毒治疗 , 主要针对重症高危人群(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单克隆抗体类药物);识别重症高危人群 。
重症患者:继发免疫损伤为主 , 免疫调节治疗为主(糖皮质激素;IL-6R抑制剂;JAK抑制剂) 。
无论是轻症还是重症的患者 , 「一般治疗」基本相似:
对症治疗 , 如高热时用退热药物、咳嗽剧烈时用止咳药物;
对于高危人群 , 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 室内养殖长寿花最怕白粉病,该怎样防治?
- 怎样穷养中华田园猫?
-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蒋伟突然去世,年仅41岁,校方用两字披露了死因
- 癌细胞|水银体温计打碎了如何处理,误食水银怎样自救,告诉您正确处理方法
- 怎样看待现在的大流行
- 肝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者有何区别?分别是怎样引起的?
- 耳鸣|多囊怎样调理才能使体内气血旺盛
- 低温来袭,怎样健康过冬?(健康直通车(第107站))
- 降低阳性概率,当下应该采取怎样的防疫措施?建议参考下
- 50岁以后坚持喝白酒,身体会有怎样的变化?一文分析下